SoftlightLe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ftlightlee 希望做点学问,不知能不能坚持,能不能出点成果

博文

谢绝急功近利

已有 3658 次阅读 2009-6-2 08:23 |个人分类:总结反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总结, 评估, 方法论, 急功近利

最近反思很多,冷静了许多,做学问期间,前一阶段(大约有2,3年时间)缺乏与人的交流沟通(并非我不想),虽然有时可以获得少量建议,但是如何将建议结合到自身,始终是我搞不懂的,也是我之前一直闹不清楚的。
现在回头想想,1,缺乏引导和方法论层面的教诲,总是想理性的提高不希望凭本能或经验盲目做事,没有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很简单的问题,“怎么上手做学问”),比较遗憾。
2,需要承认的是,以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能一口吃个胖子,一下子搞定一个问题,缺乏对该问题的工作量层面,工作难度层面,先期知识积累层面,支撑工作环境层面的多方面的评估决策考量,单凭对该问题的兴趣和该问题本质存在的意义与问题来处理,好比空手抓刺猬,不知从何处怎么使力。
3,不能很好的认知问题,所以根本缺乏进度和具体小细节的处理,当然,也包含本人惰性成分,以致效率极低。
4,问题思考和解决的驱动力是兴趣和对问题本质的灵感猜测,因为从本质出发,所以很少有借鉴的资料,造成无根之水的状况,所以只能从其他领域广泛涉猎借鉴,加之凭的是对问题的兴趣出发,所以造成兴趣发散,思维活跃,没有有效地集中在具体的原始问题上,形成混乱的结果。
以上讨论,只是针对自己,其中或有对自己能力高估的情况,见笑。
下面谈谈教训。
问题下手前,需要先考虑,是否熟悉问题背景?
是否熟悉问题领域的类似或者粗浅问题的解决手段?是否熟悉解决问题支撑工作环境?
是否了解问题的本质难度?
是否评估过问题需要的工作量?
问题能否递归分解为子问题逐步下手实现?可否写出简单的第一个子问题的实现规划或过程?。。。
如果以上至少有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那么无论有多么强烈的兴趣或者客观的驱动力,请不要下手研究该问题,毕竟以上的任何缺失都会导致该问题超出自己能力的解决范围。需要有这份决断和勇气,也需要有坚持的毅力,和时常做出以上评估的习惯,毕竟,经常“反馈”一下,“控制”一下前进方向,系统才能稳定运行~呵呵~

补充:本文为科研新手上道的文章吧。。。如果是从实干(实际项目)做起,或者是有人引领,或者是有完善的科研领域的其他新手,也许本文对其连一点借鉴意义都没有;另外,科研大牛们也许都率身垂范地做得更好,对各位也远没有借鉴意义~发表此文仅为警醒自己~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1306-235573.html

上一篇:近期的一点反思
下一篇:随笔:工科博士应该干嘛。。。

2 邢进 twxz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