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几周内出现

已有 5162 次阅读 2009-6-5 17:50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 低温冻害, 流感爆发, 拉马德雷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几周内出现

                 杨学祥

 

路透新加坡65---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称,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几周内出现。厄尔尼诺出现时,可带来乾旱、洪涝等天气。厄尔尼诺是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变暖造成的。该预测中心宣称,今年6月到8月出现该现象的条件充分。太平洋热带海域水温数月来持续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概率在增加。本次预报是最新一次发出的相关警戒。

 

厄尔尼诺出现的特征是东太平洋海水变暖,温暖潮湿的空气东移,导致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变得乾旱,农作物面临歉收危险。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发生在19971998年,当时导致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发生乾旱,秘鲁和厄瓜多尔出现洪水。厄尔尼诺还会导致美国部分地区出现较为潮湿的天气,并影响印度季风。该预测中心称,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水表面温度已经连续第五个月上升。海水表面以下水温也在继续上升[1]

 

计算表明,当日月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由于速度增量比不同,大气圈最慢,水圈其次,固体地球第三,所以,大气和海洋相对固体地球向西运动,加强赤道信风和赤道暖流,使太平洋海面东低西高,有利于拉尼娜事件形成;反之,月亮在南北纬28.6度和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情况正好相反,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这为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提供了新的能源动力,也是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圣诞节(1225为圣诞节,太阳在1221-23日冬至时直射南回归线,134日为地球近日点,太阳潮最强)附近发生的原因。日长幅值变化的极小值通常位于17月,原因就在于夏至(62122日)和冬至(1221-23日)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2-6]

 

我们在《拉尼娜呈减弱趋势:316日和26日海温异常比较》一文中指出,每年125-4772天)及730-116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每年49-728110天)及1118-123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78]

 

目前处于125-47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的后期,拉尼娜现象开始减弱,并可能在47-9日发生逆转,符合拉尼娜现象持续到春季的大多数预测。49-728110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拉尼娜现象消失快于预期,近期美洲中强地震值得关注。伴随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可能加剧[7-13]

 

我们在63指出,如果年末爆发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将同时进入倒计时[14]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称,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几周内出现。2009年厄尔尼诺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与东北严重低温冷害、流感爆发相对应。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1516]

 

 

参考文献

 

1.       编译:程华 发稿:程芳。厄尔尼诺可能在数周内出现--美气象中心。2009 6 5 星期五 14:51 BJT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EnvNews/idCNChina-4685120090605

2.       杨学祥. 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3.       杨学祥. 盘点2007年强潮汐预警:干旱、拉尼娜、地震、严寒、流感. 2008-01-03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3/content_718587.htm

4.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5.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的警报已经拉响. 发表于 2009-4-4 7:04:5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283

6.       杨学祥. 拉尼娜天气将不会恢复:厄尔尼诺出现不可逆转. 发表于 2009-4-17 6:27:0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6565

7.       杨学祥,杨冬红. 拉尼娜呈减弱趋势:31626日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3-27 5:55:57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2731

8.       杨学祥,杨冬红.拉尼娜将迅速减弱:200932330日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3-31 6:05:5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3498

9.       杨学祥. 拉尼娜结束:200933046海温异常比较. 发表于 2009-4-7 5:43:1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734

10.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的警报已经拉响. 发表于 2009-4-4 7:04:58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283

11.   杨学祥. 拉尼娜现象持续到47的预测得到证实. 发表于 2009-4-8 5:13:25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4933

12.   杨学祥,杨冬红.加拉帕戈斯群岛火山喷发敲响厄尔尼诺的警钟. 发表于 2009-4-13 12:06:1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5898

13.   杨学祥. 猪流感敲响了警钟:下一次厄尔尼诺与世界流感爆发. 发表于 2009-4-25 7:01:14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8052

14.   杨学祥。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进入倒计时。发表于 2009-6-3 12:26:13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5830

15.   杨学祥. 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 发表于 2009-5-15 7:20:23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1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236316.html

上一篇:6月5日地震信息(转载)
下一篇:美国气候预测中心:6至8月或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转载)

2 刘玉平 马丽丹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