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為子女“換親”的博導們

已有 4326 次阅读 2009-6-6 20:04 |个人分类:科学劄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博士, 导师, 子女, 利益交换

曲津華
    換親者,陋俗也。換親是功利性的,換親當事者一生的幸福,在這樣的功利前提下,怕是難有保障。套用春晚小品的一句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余之愚見,是沒有“選擇”。換親的當事人,應該說是沒有選擇的,以後的人生之路,怕也只有犧牲品質一個選擇了。
某次學術會議的用餐時間,餐廳內不時可見略有白髮的高端人士。等待上菜的時候,同餐桌的餐友中有兩位老者隔了幾個人開聊了。一位問起對方的某位學生如何,稍後另一位的回問也是如此。身旁有知情者悄悄說,兩位老先生都是博導,他們是在打聽自己孩子在對方那裡的學業情況。
    好嘛,如此“換親”,如此“等價交換”!
    坦率地說,剛被告知這樣的“內幕”時,感覺不很舒服:怎麼可以這樣?如此這般,何談公平?何談學術品質?如此伯樂,只相自家的馬,那真正的千里馬又會少了多少機會?也因此,兩位博導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矮了一截。
    想必,有關的博導們早已就籌畫了此事,其子女們從讀本、讀研到讀博,一路上來,為的就是這個效果。那麼,他們為此做了公平、公開、公正的“選擇”了嗎?這個問題也許有點幼稚,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影響顯然也是負面的。
    我們當然也不否認,博導之後代中確有優秀的、合格的博士生候選人,但這樣的瓜田李下,又如何能服眾?而程序的正義和正義的程序,又如何能得以體現?
我們該慶賀的是,兩位博導還是有所顧忌的,他們還沒有誇張到直接做自己孩子的博導。設想一下,真如此,那也許是史上最耐心的、最敬業的、最瞭解學生並最能跟學生打成一片的博導了。再設想一下,以國人之聰穎,這並非是不可能的。
    舐犢之情,乃人之常情;換親之舉,也不難理解。只是,只是……
制度,還是制度,那永遠在完善中的制度!
(2009-06-06)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236563.html

上一篇:兒童節:湖上蕩槳的安全性思考
下一篇:北京兩大怪

1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