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zhij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zhijin

博文

新视点——关注孩子的学力

已有 2066 次阅读 2009-6-30 17:1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教育, 学力

沈阳出版社出版,十二大网站经销

09岁孩子怎么教——学力培养与查评》导读之一

 

新 视 点

                   ——关注孩子的学力

 

据报道[1] ,一个家住湖南宁乡县、名叫子豪的11岁男孩,5年参加30余个特长培优班,每天6点起床,深夜12点才能睡觉,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3点,睡了不到三个小时后,又开始复习功课。他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1516个小时,现在已经是满头白发了。记者写道:就连上厕所和上学路上也要背英语单词,晚上还要参加三个培训班的学习——这就是11岁少年陈子豪紧张“战斗”的一天。一头苍白的短发,一双空洞的眼眸,这些形容词一般用在老人身上。有谁能相信,这是一个11岁男孩的真实面容!

读完这篇报道,我的心中充满了痛楚与悲哀。思索中,我突然想起“学力”这个概念。那些遭遇学习之痛的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家长、老师不懂这个概念,把他们置于消耗战、巷战、苦战的死胡同中。

我们都说今天的城市孩子是幸福的,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却是痛苦的,甚至是悲哀的,陈子豪现象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普遍现象的缩影。在很多的城市孩子那里,学习已经不再是他们成长的力量源泉,而是他们成长的重压与牢笼。

在高考魔棒的指挥下,课业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那是指成功的学习,有质效的学习,有发展潜力的学习。

学习(仅指课业学习),对于成功的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幸福,对于失败的学习者来说则是一种痛苦,而对于那些以牺牲健康、亲情为代价来博取成功的学习者来说,则无异于是一种悲痛与灾难。

在中国这种教育选拔制度下,学习可以成就一个青少年,也可以打击甚至毁坏一个青少年,这其中的关键就要看这个青少年的学力如何了?正如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成败取决于各自的综合国力高低一样,一个儿童的前途命运同样取决于他自身的综合学力的高低。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力决定命运。

什么是学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道: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是从静态的角度阐述了学习行为的结果、状态,所谓“学力深厚”就是进一步描述了一个人在某些学问领域里长期修炼所达到的结论性状态。

为探究在孩子学习发展过程中那些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我们这里所使用的“学力”这个概念,是从动态角度来指一个人在学习修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发展性和推动性力量,因此,我们给出的定义是:

学力是一个人在广义的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它是由心理动力、操作能力、认知结构力、习惯潜力和环境支持力等心智结构、行为模式和学习环境所蕴涵的动能性力量,它对一个人的学习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终身学习理论看,学习是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的社会性活动。在人的终身学习过程中,学力是不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由于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学力结构、学力态势和学力效能。因此,学力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特征的。

从生物胚胎学看,机体的早期发育程度是学习的生化基础。优生学的实践表明,一个人的学力发展起点并不是在出生之际,而是在胚胎形成之初。

从建构学习理论看,学习是主体在情境脉络中的经验建构,是在操作实践活动中的互动行为,是分布式的(不同渠道、不同媒体、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学习活动)认知过程。这些认识告诉我们,学力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单单取决于知识(尤其是课本知识)的掌握,它还取决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掘、个人经验的利用和个性风格的发挥,取决于学习环境的引导、社会交流的深度展开和学习共同体的推动。

从混合学习理论看,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将通过有机混合,极大地提高学习实效。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课业学习与素质培育的混合学习将有助于优质学力的形成。

从教育心理学看,学习之所以发生是缘于孩子自己内在的心理动力,家长与教师只能做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孩子自己才是学力发展的真正主宰,家长与老师不可以强迫孩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其辛苦程度不亚于成人的繁重劳作,因此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是学力发展的根本之道,家长与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儿童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充分休息。

从儿童心理学看,玩是0——9岁孩子的最重要的学习活动,孩子的学力也正是从“玩”中发展出来的,不会玩的孩子很少会有良好的学力。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夫妇针对自己的孩子已经进行了长达10年时间的培育探索,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之上,本书将全面探讨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学力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是:

在穷国办大教育的今天,大班额的学校教育无力推进素质教育,孩子的素质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展开;

在教育管理日趋行政化的今天,课业的应试化教学难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实力,怎样全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实力还需要家庭教育这方小小的舞台;

在高考改革不断综合化的今天,课业学习与素质发展的融合正在成为每个家庭的热切期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愉快成长还需要我们作更加切实的探索;

在学习化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身心健康与自主学习正在成为终身学习的力量源泉,如何营造孩子的美好明天,还需要每一个家长树立科学的学力发展观。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7629-241158.html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