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daren

博文

兰亭序书后

已有 4493 次阅读 2009-8-10 09:2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陈寅恪, 兰亭集序

兰亭序书后
作者,一真山人
右军书法,古今无双,而此序又其代表之作,故书家恒视为至宝,古之得之者藏之秘之,欲得未得者则上天入地,穷搜苦寻,甚而不惜一切,窃之夺之,种种可惊可叹之事,曾由之而起,此不必论。此序之文,亦为文章家所推重,《古文观止》收之,盖以其语言之精丽、章法之奇特欤?独此文之意趣,以余见闻之狭陋,似未尝有深究者,而右军文中之旨,终不见披露,古所谓买珠还椟,其是之谓乎?
    余早读此文,茫然不知其何所从来,何所从去,如云中之龙,见首而不见尾。后多历磨难,幸蒙天恩,遇异人,传以至道,方略知为学之门径,而得究性命之理,探死生之奥,至今凡十有二年,重读此文,乃豁然而解,浩然而叹。
    古人云,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信哉!人皆知右军为书圣,而右军何以为书圣,则鲜知之,近人惟陈寅恪先生独揭其秘,谓晋时滨海地域之世家名士多入天师道,如陶渊明,二王等皆是。又谓天师道有书符之传统,而书符有种种讲究,必沉心定气,久久习练而后工,右军之成为书圣,正与此种练习关系至密。约而言之,右军书道之精,实是修道之副产品也,初未必如今之习书者以书法家为目标也。由此一背景,可进而寻兰亭序之旨,然未见陈寅恪先生道及,此余将尝试论之者。
    天师道即张道陵所传之教也。此道所为者何?曰通天人之际,达性命之理,返本还原,出离生死也。后人多将道教与道家分而为二,不知真道家必有术可传,有教可依,而真道教正乃真道家也。兰亭之集,乃为修禊事也,序中明言之。修禊之事,后世虽沿而成俗,其实正源于修行,乃古修行人法会之一种,以祓除不洁,消弥罪业,一如施洗约翰于约旦河为人洗礼,及印度教徒在恒河中洗除罪业宿垢然。苏轼《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诗云:“嬉游趁时节,俯仰了此世。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禊。”则修禊之旨与天师道之所事正相合,未可以一种无谓之仪式目之也明矣。
    明乎此,则知兰亭序中“死生亦大矣哉”一语,非空穴来风,无端而发也。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原非为赏景饮宴,乃为死生之大事也。而前此言“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此皆为铺垫之辞,谓常人之相聚相得,或因情怀之通,或因所好之同,初多无足轻重,故当时快然,过后则失色,虽如此,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由此对比而引出下文之重点:谓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则将万般感慨,凝于数语,谓吾等今会于此,乃为生死大事,乃千古圣哲共同注心者,则意义当何如哉?吾等以此兴怀,不亦宜乎?此即一篇之警策,全文之主脑。言之简约,欲读者自悟,又知死生之事,非芸芸者所挂怀,亦非芸芸者所能知,故欲言而又止,余意未尽之状,跃然纸上矣。
而当晋之时,玄风正盛,郭象之流,日取庄子以为谈柄,谓生死等齐,寿夭不二,不知庄子乃因证道而能如是,不为形躯所拘,而彼空口玄辩不事实修之凡夫文士则与此了不相干,故笔锋一转,直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盖非斥庄子,而斥空谈者也。斥空谈,正欲人重死生、向正道、务实修、求了脱也。
因弟达仁游兰亭,以诗相寄,唱和之余,有感成文。是耶非耶?留之后之达者。
附: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https://m.sciencenet.cn/blog-48944-248469.html

上一篇:教育的使命
下一篇:时空印迹序

3 郑融 陈绥阳 许先进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