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教授

博文

爱恨交织科学网

已有 4418 次阅读 2009-9-6 12:16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网

 

去年4月收到一封邮件,科学网邀请开博,不好意思推辞,就上网注册开了博,但此后一直太忙,没有上传博文。今年26日,接到赵彦总编辑的一封信,他说:“您的博客批准后还没有发表过博文,我们在此恳请您尽快上传博文,加入这个充满活力、激情和乐趣的网络社区。”于是,上传了几篇过去写的随笔。

工作之余,偶尔上科学网,每次都有好文章让我受益,也有一些博友浏览我的文章,发表评论,渐渐地有了一些相互关注或欣赏的博友。有了朋友,科学网就变得有人情味,让人牵挂。上科学网的次数增加了,浏览时间延长了。如果出差不能上网,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这个暑假,写得越来越多,花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为了写博文,不止一次将菜烧糊了。每天午夜最后一件事,是上科学网;早上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科学网。科学网在我的生活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爱上科学网,每天看博写博成了必修课。

但是,随着拖欠的工作任务增加,忽然觉得自己恐怕已有轻度网瘾患者的症状了。自知意志力不强,一向远离可能上瘾的东西,如打牌、喝酒、网络游戏等。如此一想,对科学网不禁产生了一丝恨意。

暑假就这样过去了,原谅自己的理由是在假期,但开学以后,就要有节制地上网了。因此,2日上传了三篇博文之后,毅然去出差。4日晚上回到武汉,非常疲惫,但还是忍不住上了科学网。本来打算停博一段时间,但看博之后,又忍不住要写几句。唉,科学网,真是令人爱恨交织!

最近,关于科学网的现状和前景,许多博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既表达了对科学网的爱,也表达了恨铁不成钢之情。不论什么观点,都是出于希望科学网可持续发展,不难理解。

科学网的博友们,虽然有许多共性,但还是个性鲜明的。的确,科学网的主题应围绕科学展开,应提倡和传播科学的精神、理念、理论和方法,但博客的功能与科学报道、学术论坛、学术论文不同。对于许多人来说,博客主要是一个交流经验、思想和感情的平台。因此,应能满足博友们多元化的需求,提倡个性化和自由争鸣。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需要者,创造之母也。”如果科学网博客不能满足哪部分人的需要,就无法激励他们写博看博的积极性,也无法吸引和留住他们。光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难以维持人们对博客的热情的。所以,虽然同意对博客推荐的标准和程序等进行改进,但在栏目设置和内容方面赞同多元化。科学网博客既要有阳春白雪,也可以有下里巴人;既要有曲高和寡的精品,也可以有轻松愉快的小品。当然,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就更理想了。

总体来说,我对科学网的爱大于恨。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像Yatou说的那样,“亲而不密,远而不疏。”

 



博客感言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18-253764.html

上一篇:赴湖北空管分局研讨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下一篇:夷陵女同学的江城小聚

28 武夷山 蒋新正 刘玉平 任胜利 陈龙珠 吴雄斌 梁进 陈儒军 陈绥阳 王安邦 王德华 肖重发 俞立平 吴飞鹏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立 吉宗祥 朱教君 魏东平 吕乃基 苗元华 柳东阳 陈湘明 王立 张旭 左正伟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