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un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八卦物理,管窥大千

博文

看来人还是长寿好

已有 3760 次阅读 2009-9-8 02:35 |个人分类:生活杂谈|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长寿, 诺贝尔

这期的《科学新闻》刊载了生物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的小传,再次印证了邢志忠的名言:如果你做出了好的工作,一定要活得长。参见史上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男子组与女子组)和 暗物质信号又没了。且抄几句:

麦克林托克终身未婚,从来没有追求过对女性而言最一般的目标,大部分生活都是独处,物质上、情感上和智力上的孤独。1932年她发现某些玉米色素呈现出一些古怪的模式,她说:“如果有什么事情出了格,那必定有原因,你就得查明是怎么回事。”通过数年的摸索,她提出了“转座子”理论,即基因是可以转移的,能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上跳跃到另一条染色体上。没有人相信她。期间她当选美国遗传学会副主席,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担任美国遗传学会主席。1950年她再次发表自已的理论,再遭冷遇。(看来这主席白当了,这事儿要搁中国,怎么也能拉一帮子人把这个理论吹起来)。60到70年代,科学家逐步发现了相似的现象。1976年在一次研讨会上明确承认了她的理论。1983年81岁的麦克林托克被授予诺贝尔奖。与孟德尔相比,麦克林托克算是幸运的,最起码在有生之年自已的成果得到了认可,正如她自所说“看来人还是长寿好”。

为什么诺贝尔奖对人的寿命的要求这么高呢?诺贝尔奖往往发给那些孤军奋战几十年,并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人。如果你计划做一件工作,大家都认为非常重要,而且也出色地完成了,那很好,不过一般不会给你发奖。因为大家都认为很重要,那你不做,别人也会做,实际上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就相对变小。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在飞快变迁,伴生的就是喧嚣、杂乱、浮噪。现在国内最有名的科学家,大抵都在讨论体制的问题、科研评价的问题、学术风气的问题。能够安静思考学术问题,忍受孤独的人应该也有不少,不过基数不大的话,金字塔的塔尖也高不到哪里去。不同的发展时期做不同的事,例如“973”计划强调基础研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多学科队伍解决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所以啊,这一二十年内不要对诺贝尔这么过敏,不是我们拿不了,而是我们不想拿。没有奖不会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6183-254131.html

上一篇:数据之美--转帖量子日记2009-9-3
下一篇:西冲风光

1 刘颖彪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