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离高锟有多远=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已有 4229 次阅读 2009-10-9 13:44 |个人分类:背景和内涵|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诺贝尔奖, 高锟

高锟有多远=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高锟是幸运的。

他自幼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掺和在泥土中制造“土炸弹”,是他小时候最刺激的实验。

他周游列国,像传道一样到处推销他的信念,尽管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但从来没有人阻止他“异想天开”的梦想。

  9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生涯,他同样有条件去

  塑造学生们“自由的心灵”,

  塑造“敢于表达意见的文化”……

  “能够做前所没有的事,我感觉很满足”,

  这是高锟成功的最大秘密,

  也是那些朝思暮想诺贝尔奖而不得者最容易忽视的心境。

红色字体来自《人民日报》: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0/223932.shtm

 

大陆的大学(校长),距离高锟的观念和境界非常遥远,这遥远的距离等于我们和贝尔奖的距离。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21-260739.html

上一篇:笑,可笑,可好笑;名,排名,排头名
下一篇:诺贝尔奖和冒烟的观点:科学网该有个炸药圈

9 杨学祥 刘全慧 曹聪 戴小华 杨秀海 吕喆 魏东平 魏玉保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