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晨An idealistic surgeo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qingchen

博文

谁来帮“科学松鼠”过冬

已有 4039 次阅读 2009-10-23 11:03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两年前的11月,当姬十三(本名嵇晓华)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互联网上发起Google Group论坛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科普作者、编辑和爱好者相互交流的“小圈子”,会发展成如今声名大噪的“松鼠会群体博客”。

     一年前的11月,这个被叫作“科学松鼠会”的民间科普团体开始尝试组织线下活动,他们同样不曾想到,200人的活动名额半天就被“认领”完了。

       线上线下的人气都越来越旺,姬十三却没有想象中的踌躇满志:“很想把科普活动越做越大,但人手、资金等等都是瓶颈。”

   线上线下都越来越热闹

       “你知道为什么风筝会升上天、用久的白炽灯泡会发黑、挑重担的人走起路来像是小跑?”周末下午,在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大楼物理实验室,近百人围拢着观看等离子体球、弦线振动、电子炮的现场演示——这是“科学松鼠会”线下活动之一“达文西行走中队”9月的一个节目。

       为了“剥开科学的坚果”,“松鼠”们如今不再满足于用文字阐释一个个科学现象,他们组织线下活动,想让更多人直接接触、感受科学的“好看好玩”。

       一位外号“达文西”的“老松鼠”,负责华东地区线下活动,组织“达文西行走中队”,走访各类,包括一些不对外开放的科研现场;“小姬看片会”每次选定一个主题,放映一两部颇具观赏性的科普纪录片,并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解读释疑;另一个项目“张撞鹿读书会”,也已发展为定期的读书讨论会。

        在线上,“科学松鼠会”早已不是原本那个只供发帖、看帖的平台。如果你有能耐搞科普翻译,可加入“小红猪小分队”——为了“抓住当前翻译界的漏网大鱼”,“松鼠会”每两三周会在网上发布一篇英文科普原作,大家回帖抢稿,抢到稿子者在3周内完成翻译。如果你想成为“问不倒先生”,有自信能解答“松鼠会”每周在网上发出的一两个科学问题,可以上阵与Dr.You比试比试——他是“松鼠会”的英雄,每期的最佳解答者。

   终于筋疲力尽撑不住了

       如今,“科学松鼠会”网站的日点击量已达6万,RSS订阅量达10万;线下活动也热火朝天,预告一发,报名邮件即蜂拥而至。   

    最近一次“小姬看片会”在上海举办,引起了众多网友不满,“不是在北京就是在上海办,要不就在深圳。请往北看!往北看!”“为啥不办到武汉来?”……   

    “原来热爱科学的人这么多,公众的科普需求这么大!”姬十三和他的团队很想把民间科普事业做得大点再大点,“举办更多线下的现场活动,能有更好的科学传播效应”。但问题是,“松鼠”们组织线下活动,用的完全是个人的业余时间。比如负责每月一期“小姬看片会”活动的小姬,本职工作是一家通讯社的记者。日前在上海张江举办的“能源”主题看片会结束后,小姬决定暂停一段时间,“一边要忙本职工作,一边要忙这个,筋疲力尽了。”

        “科学松鼠会”的核心成员中,只有4个是全职的,但不可能有稳定收入。筹划组织线下活动主要靠核心成员们自掏腰包凑钱。今年初,姬十三注册成立了北京一群松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公司运作筹措资源。但“科学松鼠会”仍旧是个自由聚合的松散团队。   

持续发展抑或昙花一现?   

    “松鼠会”起步阶段,缺的是人手。如今活动越做越多,钱成了最大的问题。

       今年春末夏初,它在北京市科委组织的“科学传播社会项目招标”中,拿到了一笔基金。但如果要上马几个大活动,这些钱是杯水车薪。10月底、11月初,“科学松鼠会”打算在海淀区的高校中举办“科学嘉年华”大型科技节活动,眼下最愁的就是钱。

       “做科普是个掏钱的活儿,很难有市场回报。”中科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李大光教授分析,如果民间科普真要做成赢利模式,也许就不得不向市场低头,就可能会逐渐偏离科学普及的理想目标。比如和企业发生了利益关系,会不会变成代言人,在科普中植入广告进而歪曲了科普?

       几年前在科普爱好者中颇具影响的“科技之光”网站,后来无疾而终了;另一个科普网站“三思科学”,也难以为继,其电子杂志近两年少有更新……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教授说,“如果得不到支持,仅靠一群年轻人的理想主义,在一段时间内做出实绩也许不难,但要可持续发展,就会有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8122-264448.html

上一篇:家有小儿,常备开塞露
下一篇:这下傻了……

6 杨玲 曹成 刘锋 刘进平 杨秀海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