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js 又名基湘,同学于浙大。

博文

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logo之比较——兼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logo设计

已有 14815 次阅读 2009-10-23 12:00 |个人分类:院校发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清华大学, 哈佛大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logo设计, 比较研究

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LOGO之比较

——兼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logo设计

 蓝劲松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日前征求本院logo,个人感觉有如下三点可以考虑:

    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也就是“百年树人”。目前清华工字殿门楣挂的牌匾是毛主席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与中南海正门(新华门)内牌匾同一。如此说来,该牌匾似乎体现了更多的政治(行政)色彩而不是教育-学术情怀,从而使得所宣示的主旨难以与大学教育的本质特征相容,也难以与党政机关相区分。相比之下,个人感觉西南联大时的“百年树人”牌匾更为亲切(西南联大时期的校领导曾在“百年树人”牌匾下集体合影,见附录一)。窃以为,西南联大条件艰苦却人才辈出,实与其“百年树人”之共识有关。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可考虑接续这一传统,树立本院风格,以引领国家与学校改革的思想方向。换言之,“百年树人”或可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训。

    2、目前清华大学及其文科各学院大多有自己的logo,选取图案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大多选择了一度作为新校标的“警钟”(闻亭钟声) 图案。对照哈佛大学及其各学院的logo(见附录二),可见学院层面的logo最好与大学的logo一致,以便一看即知是某大学的学院,并形成大学整体的形象设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或许也可以考虑“警钟”图案,纳入院训——“百年树人”即可

    3、紫色由红色与蓝色组合而成,是清华的校色。在西方,紫色是领导、尊贵与财富的象征,意味着“智慧、高贵、胆识、勇气、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紫色也代表一种强烈的感情,意味着“爱情、神秘与浪漫”。中文中有“紫气东来、大红大紫、红得发紫”等多种说法。[据说喜欢紫色的人总在努力做得比现有的更好,无论是在信仰、情感或是精神方面。他们渴望知识,热爱读书。为了能够成就理想的自我,他们会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寻求答案。由于追求完美而又对自己极为苛刻,他们也在极力与自己进行艰苦的斗争]。因此,清华大学及其下属各学院设计logo时应该更多地采用传统的校色———紫色,而不是各行其是,以便体现清华的精神追求和行动志向。

                       

附录一、清华大学及其各学院logo

清华大学新老校标(目前以居中的校标为准)

 

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Logo

照片1  西南联大校领导合影

(自左至右依次为施嘉炀、潘光旦、陈岱孙梅贻琦吴有训、冯友兰、叶企孙

      

照片2  清华大学工字厅

 

2公共管理学院Logo——其中含院训:“明德为公

3、人文社会学院Logo

 

4、法学院Logo

 

5、新闻与传播学院Logo

6生命科学学院

7、美术学院Logo

 

8、建筑学院Logo

 

9经济管理学院Logo——其中含院训:“行胜于言

 

附录二  Harvard University

1、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Harvard College

3Harvard Law School

4Harvard University Extension School

                    

5THE HARVARD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6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7Harvard Divinity School

                    

8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HGSE) 

9Harvard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10、Harvard Kennedy School

                    

11Th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12Harvard Medical School

                    

13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9131-264459.html

上一篇:CSSCI来源期刊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简要比较
下一篇:《一流大学,卓越校长—MIT与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完全版)

3 刘凡丰 蔣勁松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