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艺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wchxi 探讨青少年数学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博文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美

已有 4222 次阅读 2009-11-5 15:2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美
 
                                     郭味纯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爱弥儿》
 
 
艺术是什么?教学艺术是什么?这是我们探讨数学教学艺术首先需要弄懂的一个问题,
 
艺术一词,常使人想起那些杰出的艺术珍品,忆起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英雄交响曲》那火山喷发般的雄壮、更有唐诗宋词的万般风情、…….感触其美.心灵震撼.尤其是艺术家那神工鬼斧般的技能技巧,令人倾倒.原来,艺术作品都以其所特有的形式表现特定的美。它们表现生活,赞美光明,鞭笞丑恶。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人类受教育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艺术一词,使人联想起绘画、雕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等艺术类别,它们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这些艺术领域,人们追求形象美、情节美、品质美,表现这些美的艺术形象直接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以引起人的审美。从广义来看,属于艺术的还有棋艺、球艺、军事艺术、领导艺术、教育艺术和教学艺术等,这里的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这些艺术领域,人们追求思想美、方法美、智慧美以及高超的技能技巧导致的成功美。较之用感官来感受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美,人们更多地凭借心灵来感受领导艺术、教学艺术这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美。总之,求美的天性驱使人们在各种活动领域全力追求成功和美,正是在对成功和美的追求中生成了艺术品、艺术家和艺术观。
 
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即使不是出于艺术的目的,我们的心灵总会驱使我们努力将事情做得更加棒,这种自发的动机常常会激发我们丰富而美妙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甚至会激发出高超的技能技巧,正是这种追求美的天性成为艺术创造的灵感源泉。由此看来.乔丹是艺术家.他以纯熟的球艺倾倒了亿万观众.陈景润是艺术家,他高超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技巧令数学家拍案叫绝.善教的老师也是艺术家,他们随机应变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和启发学生,使学生的心智和品性获得发展。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生能有所得。 (见05..3.25.中国教育报,第5版,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艺术,它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美的规律来达到对数学真理的探索和理解。它和数学真理不同,并非只有唯一解。比如,为了辨析一个概念,我们可以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争辩;也可以设置一个似是而非的陷阱,让学生从挫败中反思;还可以通过启导学生寻找正例和反例的方法来感悟; 当然,也可以通过正面阐释来给学生以警示。 究竟选用何种方式,没有一个规定,只要能给 学生带来理解的深刻和思考的愉悦,就可以称为教学的艺术。而不论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着眼于对学生的激励,还是侧重于对问题的组织2002” (摘自2002年《中学数学》杂志)。这是武汉市教研室 裴光亚先生的观点,以上两种观点都揭示了教学艺术的本质是美。
 
    为了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学养奉献给学生,为了能切实地培养学生成才,教师应该掌握教学艺术的知识、方法,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优化教学,求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教师要掌握思维艺术、语言艺术,学法指导艺术,课堂教学艺术、育人艺术等本领.教师应把课堂当成教学艺术活动的大舞台.创造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剧目。下面的例子(见[1])说明,我们在这个舞台上是大有作为的。
 
有一次上课,我引导学生推导出了函数sinx和cosx的单调增间区,它们分别是单位圆的右边对应的区间(图一)和下边对应的区间(图三)。我顺势补画了两笔,使得一个象月牙儿,一个象和小船,我干脆画出它们的形象(图二和图三)来比喻这两个单调
 
  
 
 
 
       
 
 
 
 
 
 
 
 
 
 
 
 
增间区,并引用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接下去背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一富有情趣的联想使学生立即振奋起来了.啊!原来 函数的增区间对应“弯弯的月儿”.cosx函数的增区间对应“小小的船’,这种形象的比拟在诗化语言的衬托下使同学们在趣味中记住了抽象的知识。我想,这也是一次乐教乐学的艺术渗透吧。
 
    教学艺术追求的是教学美。教学美的内涵既包含人的感官感觉到的美,如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产生的美,还包括人的心灵体会到的美,如教学活动成功美和高效美。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成功是它的终极目标,教学活动的成功和高效率,伴随着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学的成功和高效益往往是评判教学美的根本性的标准。也许有人要问,采用题海战术,令学生加班加点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是教学美吗?我们认为,考虑效益的时候一定考虑时间的消耗、精力的消耗等成本要素。题海战术这种做法即使暂时提高了考试分数,但考试分数高并不等于智能高,超负荷必然以损害学生身心为代价。所以,题海战术和强令学生加班加点的做法是丑陋的, “学生睡眠不足”现象广泛存在更是丑恶的。
 
教学美的体现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审美的主体,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美不美,关键要看学生的感受,教师追求的是使学生赏心悦目的情景画面、是清晰明白的讲解、是和谐的师生交流和成功的启发、是提高效率的技能技巧、是精妙的设计和谋略,其表现皆是美。抑扬顿挫、快慢得宜;条理清晰、联系实际;深人浅出、化难为易;重点突出,提纲挈领、画龙点睛;情理交融、引人人胜;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异峰突起、出奇制胜;启发有度、水到渠成.…,这些从来就是教师追求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们感到豁然开朗、心灵震撼、恍然大悟、愉悦有趣,浮想联翩、深入思考、余音绕梁、趣味怏然、如坐春风、乐此不疲、学有所得…,这些美感从来就是教师追求的艺术效果,谁说这些不美!谁说这些不是我们追求的情感目标.因此我们说,艺术的本质是美,教学艺术的本质也是美。
 
追求教学艺术性应把培养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品质放在重要位置.教学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引起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思维产生兴趣。教师应力求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注意力、求知欲,思维积极性的原动力。兴趣使情绪高涨,使教学取得最大效率。教师一方面要钻研教材,落实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提高艺术性。激发兴趣的重要性我们讲了好几十年了,关键是是要落实,研究如何激发出兴趣.
 
追求教学艺术性应把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理品质放在重要位置.爱是最崇高的美。学生的爱心、爱美之心和善良之心,应该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得到感应和发育.师爱和母爱一样崇高伟大,师爱如阳光似雨露,是小树和嫩芽般的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爱可转化为微笑与激励、爱可化为机智与智慧、爱可化作勤奋与责任,因此,爱是崇高的教学艺术。
 
“要让学生喜爱数学,先要让学生喜爱数学老师。”这是很有道理的,不信其人,怎信其道?从教学策略看也很有道理,数学太抽象,要使学生喜欢它不那么容易,得有一个较长过程,而老师是生动的,一席讲话就可引起学生喜爱。爱屋及乌是人之常情,因此,许多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深受其教师的魅力所影响的。这种老师醉心于在教学中追求语言美,追求生动、精当、和谐的境界,使学生学得更愉快、主动,从而创造出教学高效率。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怎样做到宽严有度?如何使教学有趣?怎样才能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如何表扬与批评?…这些都是需要深入钻研、需要智慧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0794-268351.html

上一篇:?教材衔接问题

3 孟津 刘继顺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