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研究中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inaneonate 一切为了孩子

博文

中科院心理所揭示脑ERK信号通路在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

已有 2891 次阅读 2009-11-6 14:21 |个人分类:神经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中科院心理所揭示脑ERK信号通路在抑郁样行为中的作用

 

2009-03-11 14:18:37    来源:www.cas.cn  浏览次数:123441  

 

   

  日前,中科院心理所林文娟和亓晓丽等研究者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这两个脑区的ERK信号通路活性水平显著降低,而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能够逆转ERK信号通路的损伤,并显著的缓解抑郁行为。这些结果提示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抑郁行为的调节,但并不能得出ERK信号通路损伤是导致抑郁行为产生的原因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揭示ERK信号通路在抑郁行为中的可能作用,林文娟和亓晓丽等研究者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对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的ERK信号通路分别进行阻断,然后观察大鼠的抑郁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海马ERK信号通路阻断大鼠表现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快感缺乏和明显的焦虑行为;前额叶皮质ERK信号通路阻断大鼠表现为快感缺乏和活动水平的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海马或前额叶皮质的ERK信号通路都参与了抑郁行为的调节,海马或前额叶皮质的ERK信号通路损伤都可导致明显的抑郁行为反应。但值得提出的是两个脑区ERK通路在对具体的抑郁行为表现的调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海马ERK信号阻断引起显著的焦虑行为反应而无活力水平的降低,而前额叶皮质ERK通路阻断则表现了活力降低而无焦虑行为,从而表现了一定的脑区特异性。她们的研究同时考查了ERK调节抑郁行为的可能的下游目标分子,结果发现ERK阻断后核转录因子CREB的活性水平也显著降低,提示CREB可能是ERK调节抑郁行为的中间环节。

  该研究结果已于近期发表在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杂志( Qi X, Lin W, Wang D, Pan Y, Wang W, Sun M. A role for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signal pathway in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009(199) :203-209.)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6677-269044.html

上一篇:Genetic enhancement of memory and long-term potentiation but not CA1 long-term d
下一篇:Development:人胚胎干细胞有助神经修复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