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探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人为峰 向大家报告自己对中医的看法和心得。

博文

这两条非但不是钱老的过错,更表现了他的科学远见卓识

已有 4350 次阅读 2009-11-8 17:2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钱学森, 粮食, 人体科学, 科学泰斗, 亩产

钱老走了,作为钱老的粉丝却苦于自身文笔的拙劣和对钱老的无限敬仰而无法写点什么。但对有些杂音不得不发出自己的声音。

无人敢于明目张胆地怀疑钱老的丰功伟绩,但仍然有人在隐晦的挑刺:钱老有两条错误:关于亩产万斤粮的文章和支持人体科学研究。这些人中确有是力图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评价钱老的一生,但局限于其对科学的“科学”认识(即便其本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僵硬、呆板地套用已有的科学知识,有失严谨地评判钱老的“错误”;有些人却是“反伪科学”成习惯了,为了博取眼球或点击率,一种极怕被大众冷落的心态,语不惊人誓不休、口吐狂言。

本不想在这块自留地上引发“战争”,但亮明自己观点却十分必要。

对于“亩产万斤粮”,你只要“全面、完整”地去读一读钱老的原文,哪一点错了?!再请看看二则报道:

六十年后再看《人民日报》:四川梓潼红薯亩产过万斤大关 破世界纪录 ------沉痛悼念科学巨星伟大人格忠心爱国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5460532&boardId=25)

种菜不用土,空中挂红薯(http://cnbg.net/inc/ArticleRead.aspx?ArticleID=2636)

后一则报道中:
创意三
  空中红薯可连续收获三五年
  单株产量1000公斤,是国际首创
  见过地里刨红薯,可你见过抬头摘红薯吗?更神奇的是这种红薯不是一年一茬,而是种下一棵苗,连续收获三五年。
  在现代农业创意馆,参观者看见架子上吊下来一串串连着枝蔓的红薯根茎,都十分惊讶。这种让红薯长在空中而且根系分离的技术,可是我国在国际上首创的专利。
  据介绍,让红薯根系分离空中连续结薯技术则把红薯种在花盆里架在空中,当根系成熟采摘红薯时,只需取下花盆割去我们要收获的红薯根茎,套上花盆后枝蔓还可继续生出红薯。
  别看只是把红薯从地里挪到空中,这却将红薯的植株寿命延长到3至5年,单株块根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以上。

还有:
创意二
  LED灯给蔬菜当太阳
  产量提高数倍,口味却没有区别
  农业创意馆中最昂贵的种植设备,是集太阳能光伏、LED照明等为一体的“太阳能光伏LED植物工厂”。
   种在一排排架子上的生菜享受着特殊光谱LED灯照射,提供电能的则是太阳能光伏板,循环管道提供的营养液除了三分之一被植物吸收外,其余的全部循环再利 用。省电省水省土的植物工厂提供的蔬菜产量比传统种植方式提高数倍,口味却没有区别。这种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LED节能光源与植物工厂相结合的模式费 用昂贵。据介绍,近一平方米大小的LED灯板就要几万元。别看这套系统价值昂贵,在未来发展非可耕地农业、都市农业和太空农业,实现高效生产方面,这套系 统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只要有基本逻辑推理和一丁点儿的合理想象,这两个问题就成为极易和极难预测的两个极端了:现在亩产能够达到多少?!未来亩产是多少?!

至于“人体科学”研究,应该是中国人的一次不可再失去的机遇,也是中国人具有优势的地方:人多!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不久的将来,钱老主导“人体科学”研究会得到验证,此时才能够说科学在中国真正得到普及!此时要找到以科学面目出现,实际做的却是将科学宗教化、阻碍科学进步的勾当的人就比较困难了。

本自留地的主人申明:欢迎一切本着科学、实事求是的学者、网友交流、探讨,严禁
1.  谩骂式的言论;
2.  科学宗教化、机械化的言论;
3. 只图一时口快而无任何学术、社会责任感
的言论


https://m.sciencenet.cn/blog-38994-269494.html

上一篇:答、谢雷钧涛先生、印大中先生
下一篇:基于光谱法舌诊的脂肪肝快速诊断

3 王号 刘晓瑭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