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冷冬还是暖冬:上海今年暖冬却不暖 关注拉马德雷突变

已有 4332 次阅读 2009-11-16 07:5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厄尔尼诺, 冷冬,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暖冬

上海本世纪最早冬天来临 周二难见飘雪 今冬不会太冷

2009-11-15 17:49 来源:新民网 记者:徐媛媛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入冬,降雪

 【新民网·独家报道】 申城已经“冷”了3天,11月15日傍晚又有冷空气抵沪,上海又将出现大风大雨大降温。新民网记者从上海中心气象台获悉,申城或已于13日入冬,这也是本世纪以来最早一次入冬。

  周二上海大部分地区仍以降雨为主 难见飘雪

  由于一波一波的强冷空气的到来,让人们早早地从箱底翻出了厚厚的羽绒服,准备过冬。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5日-17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阴雨雪天气过程。16日前后,安徽、湖北、湖南北部、江苏南部和江西北部等地将出现今冬以来首次雨转雪或雨夹雪天气。

  上海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韩昌表示,17日(周二)凌晨申城还将有小雨,西部地区可能出现小雨夹雪,时间短暂,而大部分地区都将以降水为主,因此,市民难见像北方那样的飞雪美景。

  18日再次出现霜冻 19日-20日还有一次明显降水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消息,今天夜里到明天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申城风雨将逐渐增大,累积雨量可达大雨程度。双休日后的第一个工作和学习日,看来申城的交通又要面临考验。明天气温7-9℃。

  周二(17日)前期申城西部地区有可能出现小雨夹雪天气;市区伴有5-7级北到东北风,长江口区和沿江沿海地区风力有7-8级,上海市沿海海面和洋山港区为8-9级;18日白天有阳光露脸,夜里又将转雨,市区极端最低气温将降至4-5℃,郊区在2-4℃,部分地区将出现霜冻。

  预计19-20日本市还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但不会下雪。韩昌表示,19-20日的气温有所回升,又将高于6℃,因此暂时不会出现雪天。

  今年出现本世纪最短秋季和本世纪最早冬天

  今日白天风力小于昨日,以4-5级为主。气温略有回升,徐家汇最高气温12.1℃,区县的最高气温在10.9-12.0℃之间。从13日起,申城平均气温一直在10℃以下。气象学上,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便可理解为气象学上的入冬。韩昌说,今日平均气温肯定是低于10℃了,目前预测,16日和17日的气温都将低于今日,可以说,申城很大可能已于13日入秋(应为入冬--转载者)。

  据悉,申城近30年的平均入冬时间是11月28日,且从2000年以后从未有过11月入冬的情况。韩昌表示,如果13日入冬,则是本世纪最早一次入冬,同时,今年的秋天也是本世纪最短的一次,秋高气爽的天气仅仅维持了35天。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今年暖冬却不暖

  从气象学上说,今年应是个“厄尔尼诺”年,是个“暖冬”,而这大风大雪的天气,怎么也不像是“暖冬”的表现。韩昌解释到,虽然是“暖冬”,但不一定每个地区都是“暖冬”,今年申城的温度可能会比“暖冬”时的温度低。此外,据有关报道称,今年的“暖冬”很有可能出现在云南。

  同时,韩昌表示早冬并不等于至寒,他说,今年的基础温度不会太低,不会再像2008年初那样一个月平均气温都在0℃上下,因此,雪灾的发生机率很小。(新民网记者 徐媛媛)

(新民网编辑:王洋)
http://news.xinmin.cn/sg/2009/11/15/2919125.html

中国北方冷冬寒潮预报的经验教训

                               杨学祥,杨冬红

 

连日来,中国部分地区遭遇罕见暴雪,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暴雪过程整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局部地区突破百年一遇。截至目前,根据各省报道的灾情统计,共有38人因灾死亡。记者13日从民政部救灾司了解到,截至111311,北方地区降雪过程造成冀晋鲁豫鄂陕宁7省区470多万人受灾。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说,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东移冷空气加强南下,引发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张强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对近期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3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由正常向偏暖方向发展,到6月偏暖幅度达0.5摄氏度,进入厄尔尼诺状态,目前仍呈缓慢上升趋势[1]

 

我们在20091014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

 

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0912月至2010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五、结论和预警

 

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四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其二, 2009930南大洋发生了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12月至20102月为强潮汐时期。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3-9]

 

2008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512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证实的[8]

 

在冷冬预测的问题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暖冬,1986-2004年中国部分省份连续18年暖冬就发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暖冬滞后5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对应中国的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换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严重低温冻害被忽视的原因。

 

其二,20081月中国南方严重冰雪冻灾和200911月中国暴雪灾害之前,美国都发生了暴雪灾害。西半球的暴雪为东半球暴雪敲响了警钟。

 

我们在20071120指出,1124-26日和1222-24日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三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最强;1210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日月大潮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请关注20071124-27日和1222-24日最强潮汐组合,1210较强潮汐组合。此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风、强冷空气活动等将形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事件[10]

 

我们在2007129619发布了“2007121022-24日强潮汐预警”:从1218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频繁发生4-5级地震,7日地震频率加快。全球强震向北半球中高纬度转移的趋势值得关注。自20078月以来,7级强震就在低纬度接连发生,低纬度地壳的能量释放已近尾声。请关注20071222-24日最强潮汐组合,1210较强潮汐组合。此期间发生的地震、火山、暴风、强冷空气活动等将形成不可抗拒的重大灾害事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强震预防关系重大[11]

 

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200712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 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12]

 

1230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222冬至之后,太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靠近,太阳潮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加强这一效应。因此,冬至到春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将成为强化冷空气和地震活动的主角,2007年末2008年初全球最强的潮汐运动将使中国的冬季逐渐转冷,防寒防震不可松懈[13]

 

2008年潮汐A组合是,2008 1 6 月亮赤纬角达到当月最大值 -27.93813度,200818为日月大潮,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强,地震强[10]。在200815-6日,6级以上强地震、火山、寒流、暴风雨、强暴风雪频繁发生,这种状况将因8日日月大潮而加强,并可能持续到10日左右[14]

 

20071222-200814(冬至、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地球近日点)全球最强的潮汐使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之后[11]10-13日中国的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强,并在19-22日的潮汐C组合达到高潮。要做好预防大风、暴雪、地震和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准备[1415]

 

如预测所言,20071221美国暴雪后20天,2008110续发了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17美国和加拿大暴雪后13天,强潮汐又再次降临。

 

同样,200911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暴雪:人民网20091030 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等地近日连降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超过了一米,很多学校和商店因此关门。这是当地今年入秋后遭遇的第一场大范围暴风雪。气象部门表示,降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美联社报道,截止29日下午,丹佛国际机场上的积雪也超过了30厘米,再加上强风不断,数百个航班因此被迫取消。当地气象部门介绍说,过去三天来,怀俄明州的降雪量已经打破了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而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从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我们及时将美国暴雪与中国首次寒潮作了对比[16]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说,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东移冷空气加强南下,引发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大范围雨雪天气。张强认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对近期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

 

预测经验表明:美国暴雪的前兆和厄尔尼诺的拉马德雷突变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北方数省遭暴雪 38人亡。2009-11-14 02:54:00 来源: 华商网-新文化报(吉林)http://news.163.com/09/1114/02/5O22O55P000120GR.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3.  杨学祥。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发表于 2009-8-21 6:32:29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622

4.  杨学祥,杨冬红.强厄尔尼诺敲响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警钟. 发表于 2009-6-8 12:54:4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21

5.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发表于 2009-5-15 7:20:23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9.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10.              杨学祥. 1222-24日的强潮汐作用:美国暴风雪和中国英国大雾. 2007-12-2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3.htm

11.              杨学祥.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2007-12-2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97.htm

12.              杨学祥, 杨冬红. 三次超强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与强潮汐有关. 2007-11-20 光明网-光明观察. 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20/content_699897.htm

13.              杨学祥. 2007121022-24日强潮汐预警. 2007-12-9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2060.htm

14.              杨学祥. 严防潮汐B-D组合激发的自然灾害. 2008-1-11光明博客。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8/15740.html

15.              杨学祥. 2008年潮汐A组合正在得到证实. 2008-1-7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115.htm

16.              杨学祥。中国首次寒潮将爆发和美国特大暴风雪(转载及点评)。发表于 2009-10-30 7:29:17 科学网。http://news.sina.com.cn/w/p/2009-10-30/044918938086.s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888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271303.html

上一篇:网评:暴雪检验政府预防灾害能力(转载及点评)
下一篇:雪灾信息: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部分地区将有暴雪

3 吴飞鹏 钟炳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