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之"的变化

已有 2765 次阅读 2009-11-19 01:14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书法, 艺术欣赏,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在碑林里闲逛,偶然听到一个导游在讲门口古钟,一是说古钟在一个排行榜上排第二;二是讲上面的文字中有若干个“之”字各不相同,如何了得。我想起了《兰亭集序》,里面就有二十一个“之”字,也曾听说过这些之字各不相同,如何了得。

我曾经也是很认为“之”字写得不同,就是很有水平,不过渐渐地发现,毛笔字写“之”字,写得不同其实十分简单,而且似乎怎么写都很好看,肥瘦枯润大小舒收,皆有情趣;要把两个之字写得一样,倒是十分困难。这么看来,“之”的不同,不一定能够说明什么。

在一篇书法作品里,尤其是行书中,“之”字象其他所有字一样,都有自己特有的表达,还应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得或者前后流畅,或者抑扬顿挫。“之”善变,起到这样的作用似乎要容易得多,也应该格外地起到这样的作用。这样看来,关注各个“之”字的不同,不如关注“之”字前后承接的韵味。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6242-272053.html

上一篇:打折的服务
下一篇:甲流、甲流疫苗以及钟南山的呼吁

1 鲍海飞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