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又闻校园踩踏声

已有 7907 次阅读 2009-12-9 00:32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踩踏事故, 逃生科普, 校园安全

又闻校园踩踏声

 

听说国内又发生校园踩踏事件(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12月7日,8死26伤),笔者立即上网搜索一番,结果实在让人汗颜。几十篇报道,绝大部分低水平重复,没有一篇告诉我当时有多少人,楼层是多少,照明亮度如何,楼梯台阶的尺寸,所以无法定量分析(最新公布的人群负荷数据是3200人,大约是理论逃生容量的20倍。而央视的数据是400人通过1.2米宽,是逃生容量的3~4倍。信息相差10倍,真不知那一个来源正确。)。观察笼统,记录模糊,分析无由,解说不清,难以获得有价值的逃生教训。笔者在此就随随便便谈踩踏,稀里糊涂说逃生,希望言者无罪。

 

该中学是私立学校,可以看出楼梯的设计是下过功夫的,彩色防滑处理(这是四川南充营山县云冈实验学校小学部踩踏事件的楼梯教训),理论上是不会摔跤的。但是楼梯导致的摔跤,并不仅仅在于防滑处理,还有赖于行人对于楼梯尺寸的心理预期,如果心理预期错了而又没有特别注意,就容易摔跤了,这是楼梯设计中的人机工效学原理。所以国外中小学很少有楼梯,就是因为成年人照顾不过来。另外美国的老师要求比学生提早一个小时到校,晚学生一个小时离开,就是为了防止课堂时间以外发生的责任事故。国内的学生过早地开始了残酷的学习竞争,这是事故发生的背景原因。无风不起浪,无聚不成灾。火灾是燃料的堆积,踩踏是人群的聚集,都是有管理方面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火灾三角形是由燃料,氧气(或空气)和能量(或点火)所组成。类似地,踩踏事件通常是由环境,人群和扰动所组成。按照这三个原则,就很容易看出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踩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一看到楼梯宽度,踩踏事件发生的环境原因就很清楚了。按照美国《生命安全规范》的公式计算并国内的参数(群体场合每百人0.65米宽,国内剧场门的设计参数,楼梯容量参数与此接近),1.5米楼梯宽的楼梯的实际有效逃生容量是1.2/0.0065=185人(有效逃生宽度是实际宽度两边各减去6英寸的安全距离),如果按照美国的参数(每人0.3英寸)计算,就是1.2/0.00762=158人。当时全部有52个班级(笔者怀疑这一数据),意味着在设计阶段,每个班级仅有4个人(考虑四个楼梯,则每班16人),这种设计怎么可能发生?虽然理论上,设计者可以预期四个出口均匀使用,但那是理想工况,应该考虑的这一特殊情况(集中使用一个楼梯)的。很显然,这是国内落后的消防设计规范造成的,与教育局长或学校校长的责任关系不大。

 

其次,踩踏事件的受害者通常孩童的比例高,一方面他们没有气力对抗,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常识,容易恐慌,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不论是美国的意大利厅惨案,英国的维多利亚厅悲剧,还是山西太原踩踏和北京密云踩踏,儿童易恐慌,都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对此,我们只能加强监管和提高教育水平,除此以外,没有办法(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们接触楼梯)。

但是,我们的社会看不起老师的职业,不仅是教育投入低,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低。凤凰网的调查表明,94%的读者不肯原谅范美忠老师,这些人都不尊重老师的生命,因此也得不到正确的逃生常识,需重新回学校接受生命安全再教育。在生与死之间的选择,如同那位牺牲了儿子救太太的美国男人,旁观者不宜说对错。老师也是人,是人都会犯错误。不管范美忠老师说了什么,他有逃生常识。凡是火灾和踩踏事件的受害者,自身都有内在的原因(缺乏常识,主观决策错误),把他们当作英雄,就会危害我们的下一代了。由于国内消防制度的制约,老师们无从获取足够的正确的消防与逃生常识,在生产力低下,缺乏燃料的情况下,问题不大。现在燃料水平发展了,还不思进取,轻视安全,就是社会和制度的价值导向问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道德观,仍然处于农业集体经济的水平,是非常可惜的。替罪羊易找,理论认识难提高,没有系统的认识改进,灾难当然会重复发生了。所以,坚决反对批判范美忠,对老师的苛求,导致我们的子女得不到正确的逃生常识,也让我们的社会不尊重老师。

 

关于踩踏事件中的扰动,有两种,一种是踩踏的触发原因,如偶然的摔跤。虽然很小,很偶然,但在高密度人群中,容易引发群体恐慌。群体恐慌中,人人奋进,奋勇逃生,却不知道自己行动的后果,于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合理的逃生行为,对他人来说却是致命的。西方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和教育,群体恐慌非常少见,所以推广一种恐慌很少发生的理论(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防止谣言造成的恐慌)。如果没有注意到西方的灾难历史,是很容易相信其观点的。但是,我国的灾难正在重复经历西方曾经走过的道路,每一次灾难都是现有的设施条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产生,这是认识和理论的制约,可以在国外历史上找到类似的事故,所以我们还要研究恐慌,特别是恐慌发生的环境要素和心理要素。深圳舞王大火,就是一次典型的群体恐慌事件,因为火灾没有失控,使用者负荷也没有达到高峰(后半夜)。

还有一种扰动是外来的救助。所谓的灾难,一定有救助不力的因素在里面。踩踏的死亡原因大抵是机械性窒息,就是胸腔受到外力压迫而呼吸困难。大脑缺氧,多长时间死亡?几秒到几分钟,湖南中学踩踏的反应时间?20分钟左右(也有10分钟的说法,一般而言,国内事故最难说清楚的是时间,因为责任就在时间线Timeline中。搞清楚了时间,就搞清了责任。),这是灾难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国内外几乎所有的重大灾难,都可以看到应急反应机制的缺陷,笔者在此也只能点到为止。

 

有道是,二月重庆传悲剧,年终又闻踩踏声;灾难频发何时了?加强科普重教育。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277200.html

上一篇:为了教训的纪念2
下一篇:阿凡达之观后感

6 陈儒军 杨秀海 吕喆 侯成亚 鲍海飞 许亮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