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吴信 中科院亚热带所

博文

利用活猪细胞制造的“试管肉”,亦喜亦忧!

已有 3788 次阅读 2009-12-15 11:06 |个人分类:改革创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制造, 亦喜亦忧, 活猪细胞, 试管肉

 综合新华社消息:美国一个动物保护组织在2008年宣布,将出资100万美元,奖励发明可以在实验室批量生产商业用人造肉方法的科学家。“试管肉的生产将会用到动物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一种介质中培养、生长和繁殖。然后就可以得到类似鲜肉的试管肉,可吃可加工。”该组织的声明称。
    其实试管肉并不是若干年后才有的新产物。科学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生物反应器和培养皿中培养动物细胞。就目前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体外培养技术早就成熟了,人造肉的技术上是可行的。 

最近,“试管肉”成功研制了。据香港《文汇报》援引外电报道,200911月,荷兰科学家透过一只活猪的细胞,成功在实验室复制出试管肉,肉可以和植物一样生长。研究人员相信这种人造肉将在5年内上市。或许有朝一日,汉堡包里的肉是在培养基或生物反应器里长出来的,超市的货架上也将摆上这种新型的体外培养肉:这些肉不仅比家畜产的肉便宜,而且很少受到环境污染。于是,各种好的希望都出现了,有人说:环境学家表示,预计到2050年肉类和奶品的消耗将增加两倍,如果人们愿意食用这种肉,可望减少农场饲养牲畜每年产生数以十亿吨的温室气体,最终甚至可解决粮食不足问题。素食主义者协会对在实验室培育出人造肉表示热烈欢迎,有望减少动物屠宰,他们说:“如果不需要屠宰动物就能获得肉的话,那么就不存在道德上的异议。”而且,这种肉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生产的,比起传统的真肉,这些试管肉可能更安全、更营养、更少污染和更仁慈。喜也!

可是,从传统角度来讲,人们是否能接受这种以特殊方式制造出来的肉,还是觉得有点恶心;不过,“现在消费者已经接受了水培蔬菜,或许未来人们也可能会接受溶液培养的肉。”“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你所吃的是人工肉,而不是被屠杀的动物的肉。从人们的信任程度来讲,很难进行分类和识别。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986-278742.html

上一篇:我国高铁的成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自豪的
下一篇:教育:我们能否做到学有所用?

1 王继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