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onetcar 学会认知 学会思考

博文

管理与现实——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已有 3978 次阅读 2009-12-22 16:22 |个人分类:读书心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分析了管理者可能遇到的三种境况,这三种境况是组织机构中常见的,但却是管理者很难去掌控的。这些境况与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他出于无奈,不得不与这些无可避免的难题打交道。如果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去面对的,也是学术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去正视、去思考的问题。

        1、管理者的工作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时间分配的问题是团队管理者必须重视和思考的一个关键环节。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管理者不是执行者,而是统筹规划的节点。因此,作为管理者并不需要事事躬亲,而是要做到抓大放小,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解决重要的、关键的问题。对于一些相对次要的事情,可以适当交给身边的人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即可。也就是说,要学会在集权和放权之间进行有效平衡。道理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的问题,此时能不能跳出事外、理清关键,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基本素质的体现。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他们周围的一切。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作为信息的集散节点,总是在不停地接受“现象”,穷于应付。如果不能尽快从一堆堆的“现象”中挖掘出问题的“本质”,那么管理者迟早会被问题活埋。管理者需要的是一些标准,以帮助他识别几个问题:哪些工作对他真正重要?哪些工作可以帮他提高效益?哪些工作有利于他多作贡献?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不至于陷入“现象”的堆砌中。

        3、使得管理者缺乏有效性的第三项现实因素,是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
        管理者如果期望在组织中发挥效用,那么成员间的团结与协作就是组织绩效提升的关键要素,也是管理者工作的重心所在。换句话说,只有当别人能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他的工作才会有效益。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正是组织依赖性的体现。反映到管理者的活动解读上,可以认为:管理的有效性提升,最关键的要素不在于管理者的直接下属,而是管理者平级的人,甚至包括管理者的上级。如果管理者不能平衡好这之间的关系,那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很难体现。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识组织中,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因此,管理并不是特殊的活动,而是存在于团队活动中的每时每刻。只要团队成员思考如何能为组织做出贡献,他就是此刻的管理者。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57-280587.html

上一篇:哈佛图书馆馆训
下一篇:项目失败问题的伦理视角探究

10 许浚远 彭春艳 曹丽 黄璐 贺爱群 李萍瑶 周灵娜 朱秀段 iceman1989 liubo80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