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嚼“筋头巴脑”酱牛肉与钻研学问

已有 11365 次阅读 2009-12-23 16:54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思考, 学问, 闯关东, 筋头巴脑, 咀嚼

      看过电视剧《闯关东》(上篇)的人大概都会对那个在哈尔滨处处给老朱家使坏的潘五爷有深刻印象,当老朱家被弄得没法儿决定离开之际,潘五爷登门拜访,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以下图片截取自网上的视频):

 

潘五爷绝非等闲人物,吃牛肉都吃出独特的品味来了——



看,不简单吧?!



潘老爷子好这口那也是有原因滴。。。





这个答案让朱开山有所领悟,咱们是不是也能悟出点儿东西出来?!



所以,吃“筋头巴脑”的酱牛肉也是有成就感的。

顺丝顺绺的牛肉不好吃,因为——



朱开山,虽然你也曾英雄了得,在这方面还得跟人家潘五爷学着点儿!



难怪这两年“筋头巴脑”在餐饮市场上这么火。

吃“筋头巴脑:,那也是有条件滴。。。



服了吧?!

 

看完了这段带有我自己点评的“连环画”不知大家有何感悟?

     我的看法是,钻研学问其实和吃东西差不多,最有意思的部分是那些堪比“筋头巴脑”的最艰深的学术问题,敢对这些问题下手去钻研,通过反复思考取得些进展,实际的收获是最大的,这就象吃了“筋头巴脑”,通过细细地咀嚼,咂摸到了其中的滋味,而且吸收了当中独特的养分一样。

     当然,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个人的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确实也需要一副好的“牙口儿”,倘若“牙口儿”不济,可能会有一定的“伤害”,倘若问题没搞清楚,时间和精力却耗进去不少,难免有一种虚度光阴、碌碌无为的悔恨。

      其实知识和学问是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的,求学阶段在正常课业中学习的很多知识,就如那些“顺丝顺绺的牛肉”,几乎可以直接吞进去,拿来填饱肚子没问题,也有一些寻常的养分,但这些知识和相关的问题,对人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构成挑战,所以对优秀的学生或有实力的思考者没有多大意思,他们或许更需要“筋头巴脑”型的知识和问题。



少一些“独立思考”更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1635-280820.html

上一篇:我为什么要起 boxcar 这个网名
下一篇:谈谈洋节盛行问题

22 戎可 武夷山 薛长国 刘玉平 诸葛淑媛 陈儒军 鲍博 刘进平 吴飞鹏 王修慧 陈国文 许浚远 马丽丹 侯吉旋 任国鹏 刘晓东 苗元华 蔣勁松 贺天伟 李学宽 王季陶 丛远新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