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教授

博文

雪落在梦的边缘

已有 4562 次阅读 2010-1-11 19:58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画家, 边缘

今天,武汉小雪,气温2℃~-2℃,微风。比起北方,气温不算低,但湿度大,室内没有暖气,显得阴冷。我的手脚又长了冻疮,冷的时候生疼,暖和的时候奇痒。倚在窗边,望着窗外的冬景,默默地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想起在《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特展》上看到的一幅画——“雪落在梦的边缘”。一个藏族女孩趴在窗前的原木板上酣睡,厚重而油腻的羊皮袄罩住了她的身躯。窗外可能在下雪吧,漫射的光线照着她光洁的额头。她的神态安详,仿佛在做白日梦,冻皴的脸上显出几分沧桑。
 
   
 
 
 
 
这幅画的作者艾轩,是我一直喜欢的画家。
 
艾轩是诗人艾青的儿子。父亲年轻时在杭州艺专学画,留学巴黎后,就弃画写诗了。从小酷爱绘画的儿子,成年之后,出现在写实主义画派当中,成为极富个性的一位油画家。
 
从1974年在成都部队从事绘画创作到阿坝地区写生算起,艾轩进藏不下30次。西藏,为什么对艾轩有着那么大的魔力?
 
“有时候就是为了感觉一下,体验一下,充一下电,让心灵去放飞。”
 
“开始,藏区吸引我的是外在的东西,天空是湛蓝的,人的皮肤是黝黑的,配饰又是那么鲜艳,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我第一感觉像是到了异域,完全不同的天地。后来,才真正感觉到,在那里能寻找到很符合我追求的一种精神。大自然激活了我深层的心理诉求,我找到了诉说的空间。”
 
“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壮丽和辽阔,而是作为人的孤独和渺小。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太单薄、脆弱和无奈,地平线特别辽阔,人是那么渺小,被远方严峻的地平线回收和释放。”
 
“有一种情感的基础,人对世界潜在的感觉,以往似乎没有发掘出来的,在藏区被发掘出来了。有一个孤寂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它,在纷繁中寻找到一份宁静,在西藏我找到了这种感觉。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混乱和纷争中度过的,父母离异,父亲被打成右派,‘文革’中的非正常生活,我一直想逃离……”
 
西藏是艾轩灵魂的寄存地。在找到那里以前,他的灵魂四处漂泊。但是,他的心被西藏强烈地震撼之后,他的灵魂便被俘获。从此,他的灵感如泉涌,创作出一系列以藏区为背景的油画。
 
我没有去过西藏,那是一个遥远的令人向往的地方。
 
   油画家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18-286304.html

上一篇:老少三代都喜爱的画作
下一篇:师生交流迎新春

16 孟津 王海辉 郑融 马昌凤 刘进平 王德华 钟炳 陈国文 吉宗祥 魏东平 吕乃基 陈湘明 李学宽 吕新华 唐常杰 郭利萍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