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假如谷歌中国与腾讯合一

已有 3676 次阅读 2010-1-19 19:33 |个人分类:文章转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谷歌中国, 腾讯

按:这是我部分转载的一篇文章。其中作者程苓峰在其题为“假如谷歌中国与腾讯合一”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案,全文见: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869?page=2

考虑到Google所提出的道貌岸然的撤离理由,一个称得上两全的备选方案是:Google中国业务与一家本土公司合并;由这家本土公司主导,承担一切在本土进行的政策配合、关系协调、日常运营,而Google通过单纯的产品和技术支持来换取品牌的继续存在和财务收益,而不用担负其所影射的道义责任。

潜在的本土合作者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和Google有合作的历史;在本土市场至少有与百度一争高下的势力;在业务布局和互联网整体竞争态势上与Google互补。这样看来,最靠谱的是腾讯,可以有80分;其次是阿里和网易,勉强60分。

这算不算痴人说梦?应该不算。

《环球企业家》杂志曾报道(该作者张亮不久前投奔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做分析师),2008年初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就收到腾讯一核心人物的电话,提出:QQ有没有可能接手Google在中国的全部业务?这并非一厢情愿。早于2006年年中Google在中国最受质疑的时期,Google总部曾有高层主动提出,是否应该将中国业务与腾讯组建合资公司?

两次机缘在后来都无疾而终。2006年那一次,据称是因为Google中国高层团队的坚决反对,认为在那样一个非常时期,如此大的动作会破坏公司内外的信心,方案最终被搁置。2008年那一次,Google在中国处于迅猛布局、大幅拉近与百度差距的时候,当然不会有被人收编的内心渴求。

而现在,应该是个旧事重提的好时机。且不论Google受到的压力和进退之两难,重要的是从市场态势看,有利于这两家公司,有利于竞争和用户。

第一,不仅Google需要腾讯接手,而且腾讯也需要Google。在搜索业务上,腾讯的搜搜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有过硬表现。而搜索和电子商务这两块业务,在马化腾眼里绝对是“必须一战。”

第二,腾讯接手Google中国业务,将对百度形成最有压力的威慑和牵制。如果腾讯能把搜索用于激活旗下庞大的信息海洋,比如Qzone里的行为数据和QQ里的堪称海量的聊天信息,应该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广告机会和收入增长。而如果腾讯还能用合适的方式解决用户信息的隐私问题,把这些信息加入到搜索结果,那百度将受到史上最残酷的打击。

第三,Google的主业搜索和腾讯的主业IM/游戏并不冲突,这是基础。更上一层,Google今天所受到的一大威胁是,Facebook自成一统的行为信息并不在Google搜索的射程内,Facebook势力范围越大,Google活动空间就越小。与腾讯结盟将有助于Google对社交网络行为信息的突破,更甚至把其用以与Facebook对抗的社交网络开放标准Open Social和QQ进行一定的整合,这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最低限度,也能轻松把Facebook的势力范围永久性的挡在中国之外。

总结一下就是,Google和腾讯能相互补齐彼此最脆弱的那根软肋,两家联手,甚至可能控制全球互联网。各自的主宰势力范围,地理和辖区上以中国国界为线,业务上以社交网络(相当于盾,牢不可破)和搜索(相当于矛,无坚不摧)为线,划洋而治。以今天Google在全球、腾讯在中国的行业地位,两家都不应该觉得冤枉。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这个假设留下的最大问题是:腾讯在中国就会变得过于强大,那时候,恐怕能阻挡腾讯一统天下的也就只剩下阿里集团。既然是从有利于竞争有利于用户的角度出发,期望Google把中国业务委托给本土公司,那么也应该同样期望,最终接纳Google的不是腾讯,而是等而次之的网易,阿里,或者盛大。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288731.html

上一篇:浅谈量子密码技术
下一篇:2009年十大中文小说排行新鲜出炉

2 吕喆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