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山水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tou 亲而不密 远而不疏 将科网博客进行到底!

博文

与武夷山老师商榷(1)

已有 5390 次阅读 2010-2-1 09:32 |个人分类:道之我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武老师在《中国现代化报告 2010》座谈会上的发言一文,发言结束时,武老师有这样的话:

       “ 就像中国古人说的,万物都有一阴一阳,定性和定量研究也是一阴一阳的关系,我们今后如果做到阴阳和谐、水火既济,则我相信中国现代化研究会迈向新的台阶。”

        联想起前日里见武老师“真”之可怕一文,此文使我迷惑至深。武老师在此文下面的评语交流中曾经与博友有这样的话:“视野放长,恐怕就看不出周期性了。自然在变,社会在变,自然与社会交织在一起变,这些认识对象都是移动靶,任谁也别想百步穿杨。”

        我现在谨慎请教, 因为还是迷惑:历史已经变到今天这个时代了,按武老师的原意,一切都变了。那么请问武老师:中国古人的阴阳之说还管用吗?不管用了,您干嘛还要引用它呢?管用,您为什么否定真理的存在,并说任谁也别想百步穿杨呢?

        进一步,我们个人的生命与历史周期相比确是如白马过隙。但我们不能否认古人智慧对现代人的指导意义。当我们信步于那发散着油墨香气的书店时,当我们捧起古代先贤用其生命的真实经历而写下的传世典籍时,历史的大跨距就在文字的点点渗透中瞬间缩小到了当下活着的我们的几个小时中,几个月中,几个年中了。面对时代的困惑,我们常常要上下求索,并常要翻阅中外古籍来借他们智慧之力。如果因为历史周期的长久与个人生命体周期的短暂就否定人们可以用一生的力量来逼近、掌握真理,这是否会导向一个“不可知”论呢?

        再进一步,中医秉承了的那些中国医学界千百年来关于人体的客观规律与认识,是否到现今就不再适用了呢?古时的管用,是否会因时空演变到现在,就不管用了、不具有可承传性呢?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承认中医理论的普适性,是否当也承认中国古代智慧的普适性与可承传性呢?

         越是拥有真理的人越慎,如此而来,何以与迷惑相搏呢?况且,如果他掌握的不是真理,而是歪理,那就更需要他的张扬,并借此以集体的智慧,来对它进行评判。因此,在一个“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感召下,我们需要的各种声音的放大,而不是缩小。不怕犯错,而怕怀揣着不示人,更怕大家怕有人说他不慎而就此缄口的冷默。        

        引一句真傻的话作结题:

       “看到这么多人讲真话,很开心。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仇恨”不是“爱”的对立,“漠视”才是“爱”的对立。”

         压不可取。压与一味的慎,只会使人们怀揣着思想,不敢将它放飞出来,接受风的洗礼。古人有一句话: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我想借用这样一个智慧的逻辑,说:“是不是真理,拉出来骝骝,就知道了。”

          欲张之,必先抑之。欲抑之,必先扬之。这个智慧,我想是可以”百步穿杨”的。而这也是“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真正智慧之所在。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009-291774.html

上一篇:幸哉乐祸思大战
下一篇:与武夷山老师商榷(2)

21 王铮 杨学祥 张志东 陈儒军 王号 吴飞鹏 陈安 钟炳 杨秀海 马丽丹 杨芳 苗元华 李学宽 鲍海飞 李泳 柏舟 丛远新 黄锦芳 djiang zhangcz07 WC101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