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百合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owerofmay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博士 副研究员

博文

情报!情报!

已有 4055 次阅读 2010-3-9 11:19 |个人分类:先天下之忧而忧|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概念, 情报, 争论

(注:本文发表于《科学时报》2010年2月26日A3版,题目和部分内容略有改动)

这已经是一个无数人讨论过的问题了,为什么我还要写呢?因为我有些新的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也许是跟这些概念是外来的,并跟翻译有关,在生活中我们都常常被这些词弄得稀里糊涂。

中国原本没有“情报”这个词,为了表意,就借用了日文中这个词。

情报源于战争,源于竞争,源于为了取得优势地位。如果跟这些没有关系,则不适合用这个词。《潜伏》当中要获取的是情报。商业当中企业针对具有客户竞争性的对手的信息获取,获取为了自己获取竞争的优势地位获得的信息也是情报,如同是两个洗衣机公司,但面对的客户群不同,一个是中国市场,而另一个是南美市场,尽管企业也可能获取有关对方有关技术、市场等的信息,但如果它不是为了获得相对于对方的竞争优势,而仅仅是为了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判断技术走向等目的;但如果他们信息获取的目的转为是将市场扩大为对方的领地,则同样的信息就不仅仅是信息了,而转变为情报。

国与国之间,如果处于敌对状态,那几乎所获取的对方任何信息都可以称为情报,如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无论是有关对方军事还是科技、文化方面的信息,都成为了为遏制对方而获取的情报,即使有些信息看来跟军事竞争毫无瓜葛。然而,今天国家的完全敌对情况已很少,但国家之间会在某些领域产生竞争,如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如果有竞争,则产生情报;如果没有竞争,仅仅是是信息而已。在国外,驻外使馆或代表处获取的是为了了解和判断的信息,倘若很明显是为了有目的的竞争情报,则驻在国便不会同意了,这样的信息获取是不可能得到合法开展的,或者被禁止,或者被警告。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获取信息是为了增加了解和帮助判断,不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取得竞争优势。例如,科技部制定本国战略决策需要大量地信息作支撑,不是为了遏制别人,而是为了通过充分地了解和正确地判断,更好地发展自己。

因此,实际上我们各地的情报部门做的只是获取这样的信息的工作,而被冠以了情报的名称,其实是不合适的;此外,普通进行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的人员也被称为了“情报人员”,这也是不合适的。那怎么办呢?我是1995年进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所谓的情报工作的,进所以来我一直感到困惑,什么是情报,什么是情报工作,科技情报又是什么?文献加工、文献统计能够称为情报工作吗?国外文献翻译,或写个综述报告也能称为情报工作吗?迷茫让我一直困惑,也一直促使我思考。

因此,我们不能随便使用情报这个词,如果没有情报的含义用了情报这个词,则在表达上是词不达意,容易引起混淆、误会或无谓的竞争感。在近现代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的过程中,很多新的概念在中文并是没有对应的词,当年的先驱们肯定也为之困惑过,他们为此创造了很多词,是为了确切表达,也是为了解决沟通,这些词义和概念的固定成为我们今天交流的基础。今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动员集体的智慧,创造一个解决之道,停止不切合的“情报”使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6034-292888.html

上一篇:鹰击长空
下一篇:中国农民是“低碳达人”——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思考

8 傅蕴德 赵冰峰 武夷山 赵星 蒋新正 俞立平 王启云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