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信息反馈:有多少人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鼓掌?

已有 4170 次阅读 2010-2-8 06:43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气候变冷, 拉马德雷冷位相, 实践检验, 深海巨震降温说

[争鸣园地]发布作者:God   发布时间:2010-01-11   发生时间:2010-01-11   点击次数:199

  有多少人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鼓掌?

    ——黄土高原地区快速变暖及人为气候变暖的尴尬
    杨学祥

    1.问题的引出

    由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中心、兰州大学等部门举办的“半干旱区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8月9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据报道,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半干旱区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从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1998年和2002年分别是有仪器记录的最暖和次暖的年份。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全球变暖会造成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1]。

    目前科学研究的通病就是跟风全球变暖的流行趋势,对存在的关键问题避而不谈。百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气温却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如何解释气温变冷和气候波动的原因?

    2.历史的悬案

    早在1987年Pirazzoli就提出,如果从潮位资料中扣除地壳运动的影响,那么1950年以来北大西洋的平均海面几乎是稳定的,而且从上世纪末以来的上升量也仅仅是几厘米(小于6厘米)。他用一个图示显示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气温变化、海面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非同步性。按Pirazzoli的说法,最近几十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所谓“温室效应”气体的增加与海面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从18000年前到公元185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200ppm增加到 265ppm,到1950年又增加到310ppm,到1985年又增加到345ppm;全球温度变化,从18000年前到公元1850年,全球温度增加5-8度,到1950年又增加0.5-1度,到1985年没有增加;全球海平面变化从18000年前到公元1850年增加100米,到1950年又增加0.1米,到1985年没有增加[2]。这一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

    威尔森(H. Wilson)和汉森(J. Hansen)等应用全球大量气象站观测资料,将1880-1993年逐年气温对1951-1980年的平均气温求矩平值。计算结果为,全球平均气温从1880-1940这60年中增加了0.5℃,1940-1965年降低了0.2℃,然后从1965-1993年又增加了0.5℃。北半球的气温变化与全球形势大致相似,升降幅度略有不同。从1880-1940年平均气温增暖0.7℃,此后30年降温0.2℃,从1970-1993年又增暖0.6℃[3]。温室效应宣传者删掉了30年降温的历史事实。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4]。

    3.全球变暖降低调门

    对全球变暖模型尤其是它们对下个10年气候的预测的一个常见批评是,这些模型只包括受气候系统之外变化影响的因素,比如太阳辐射以及大气中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的浓度。这些模型忽略了内部、来自系统内自然变化的气候可变性,比如厄尔尼诺现象、海洋环流的涨落以及海洋热容量的异常。这些现象能导致与人类活动造成的下个世纪的平均变暖不同的短期变化,尤其是局域的变化[4,5]。

    一个英国小组改进了一个预测全球气候的模型,他们把海洋和大气的实际状态考虑进来,而不是像大多数模型那样用近似状态。这个新模型预测,变暖在今后几年中将缓慢下来,但是之后又会加快,2009年后的年份中至少有一半会比1998年热,1998年是迄今记录中最热的一年[5]。
    
    据法新社报道,9日发表的一项报告称,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现有的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低估了自然力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英国气象局的专家们调整了原有模型,以便更好地反映诸如拉尼娜现象或海洋水温及水流循环的波动等气象规律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他们采用反映海洋及大气真实情况的数据替代近似数据,以获得2005年到2014年这10年间的气候变化预测值。预测结果显示,虽然长期来看,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会迫使气温升高,但是热带太平洋温度较低的寒流及南极海域对气候变暖的抑制,将抵消这十年中前几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该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6]。

    全球持续变暖论者开始降低了调门,承认1998年以后气温是在逐渐降低和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这一事实。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1月6日报道,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是自1800年温度记录保存以来的地球第二个最暖年。2005年全球平均温度比2002年以来的平均温度高出了华氏0.54度(0.3摄氏度)。不过,过去近30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令人迷惑的温度变化模型仍然在持续,多数显著的变暖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冰川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迅速消融。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数据显示,自1978年11月以来,北极圈气候变暖的速度比地球南部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变暖速度整整快了7倍。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克里斯蒂说:“全球变暖其实看起来并不是全球性的。”自有可靠数据以来,全球自19世纪90年代至今最暖的5年依次为:1998年、2005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过去27年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华氏0.63度,北极地区的温度则上升了华氏2度。克里斯蒂说:“电脑模拟一直预计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现象将会在热带地区最为严重。”然而,热带地区温度在过去27年中仅仅升高了华氏0.3度。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非常均匀地散布在全球,并非只集中在北极。所以过去27年间出现的北半球加速变暖的情况,好像并不能仅仅责怪温室气体。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这是一种我们从没想到的或者说根本不能理解的自然气候变化或循环[7,8]。温室效应的作用受到空前的挑战。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的资料,全球自19世纪90年代至今最暖的5年依次为:1998年、2005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据“半干旱区陆面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国际研讨会”的资料,从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1998年和2002年分别是有仪器记录的最暖和次暖的年份。两份资料,那个准确?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黄建平教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气温上升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黄教授的研究选用了黄土高原7省区49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甘肃省10个站,青海省3个站,陕西省11个站,山西省14个站,宁夏区7个站,河南省3个站,河北省1个站),通过对1961年—2002年42年逐日的气温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03042℃/年的速度上升,其增温速度明显快于南方湿润区的0.012℃/年的增温速度,也远高于中国近40年来的平均0.004℃/年的增暖速度。其中,甘肃省的平均气温以0.0304℃/年的速度上升,接近全国平均速度8倍,增温趋势非常明显[1]。

    中国发达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西部和中部相对比较落后。排放温室气体比较多的中国东部地区,增温速度远不及排放温室气体比较多的中国中西部地区,这如何能证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中国东部较多排放温室气体却使中国中西部受害,这样明显的矛盾其原因何在?

    英国气象局的专家们的新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虽然长期来看,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会迫使气温升高,但是热带太平洋温度较低的寒流及南极海域对气候变暖的抑制,将抵消这十年中前几年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5,6]。按照英国科学家的新模型,中国沿海地区可能因受海洋的调温作用,增温作用受到限制。

    4.为郭增建“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的成功鼓掌

    近两年,全球和中国的极端气候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全球变暖的跟风派皆以全球变暖为其发生原因。2006年重庆大旱归因于全球变暖,2007年重庆洪涝又归因于全球变暖,难道科学就这么简单[9]?

    提出全球变暖的英国科学家现在又给跟风派们上课了: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全球变暖将在2009年真正开始[5,6]。

    还没真正开始的全球变暖,何以能成为近两年极端气候灾害的发生原因?这不是皇帝的新装吗?英国科学家明确指出,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所以,极端全球气候灾害事件的发生原因当然是自然原因,因为全球变暖将在2009年真正开始!跟风派的理论根据被彻底颠覆,其权威性令人堪忧:全球变暖从科学变为神话,居然有人用“全球变暖”来解释中国连续18年 “暖冬”的终结,“全球变暖”已经变为包治气象百病的灵丹妙药[10]。

    2005年初我们指出,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弱的厄尔尼诺现象和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使2005年成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孰是孰非,我们等待2005年客观实践的检验[11-13]。现在,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2005年不是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1,8]。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有多少人为中国科学家的胜利鼓掌?

    科学的无知是可怕的。我们被全球变暖困扰了两年,恐吓了两年[14]。现在,喊狼来了的撒谎孩子居然说:狼确实没来,狼被猎人赶出千里之外!

    2009年以后,它还能来吗?英国科学家的新模型忽略了多少自然因素?他们知道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吗?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降低。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5,15,16]。

    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5,15-17]。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造成近30万人死亡,根据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全球气温将逐渐降低[11,12]。2005年和2006年亚欧大陆遭遇的暴冷冬天提供了客观证据[18,19]。

    没有考虑“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的气候新模型可靠吗?新模型能准确地预测未来10年的地震海啸吗?既然“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新模型又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海啸等自然变化,新模型预测未来10年气候的可靠性何在?

    鉴于全球变暖旧模型对近两年气候预测的失误,鉴于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对近两年“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解释和预测的成功,没有考虑地震海啸等自然因素的全球变暖新模型应该再次改进:仅当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海啸,未来全球气候的准确预测才成为可能。

    准确预测地震海啸是准确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试金石,让我们为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的成功鼓掌!

    参考文献

    1.李明心。中国黄土高原变暖远高于平均速度。2007年8月15日(气象港*20070815*wz133*朝霞*自科学网-每日资讯 2007-8-12 来源:新华网 ) http://qxg.com.cn/n/?fc=nd&cid=3&nid=14492
    2.Pirazzoli, P. A. ,Summary of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IGCP-200. in Pirazzoli, P. A., ed., IGCP-20 Summary Final Report, CNRS-Intergeo. Paris, 1987,1-4.
    3.黄建民,徐之华。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气象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页。
    4.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J]。科技潮,2006,(9):20-22 http://www.bestinfo.net.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9833&mag_id=153&year=2006&issue=9
    5.郝炘/译。8月10日《科学》杂志精眩 科学网。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8-12 23:18:32。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781392221569186757.html?id=186757
    6.法新社:自然力近年抑制了全球变暖。2007年08月13日 09:13:56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3.xinhuanet.com/world/2007-08/13/content_6520851.htm
    7.Robert Roy Britt. 2005 Ties for 2nd Warmest Year Ever, But Cause Still Uncertain. Live Science. http://www.livescience.com/environment/060106_2005_heat.html
    8.程瑶。05年是全球史上第2个最暖年 均温比02年高0.3℃。2006年01月09日 15时15分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tech.tom.com/2006-01-09/004U/26156043.html
    9.杨冬红, 杨学祥. 又是月亮惹的祸:重演1988年旱、涝、震灾害成事实.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 2007-7-22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285
    10.杨学祥。全球变暖:从科学到神话。2005-3-1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3310
    11.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12.杨冬红, 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J].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13.杨学祥,杨冬红. 自然力抑制了全球变暖:郭增建的“海震调温说”得到证实. 2007-8-14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观点。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711
    14.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刊发时间: 2007-3-20 8:19:37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4012
    15.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J]。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16.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7.未来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期。 2005年10月12日02:38 新闻晨报。http://news.sina.com.cn/w/2005-10-12/02387143269s.shtml
    18.王靓。印度今年冬天70年来最冷 数百流浪汉被冻死[EB/OL]。2006-01-10 01:51:55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http://news.163.com/06/0110/02/272STF7P0001121S.html
    19.施平。全球異常寒冬引科學家關注 冰川時代可能再臨。 央視國際 (2006年02月05日 13:33) http://www.cctv.com/news/science/20060205/100962.shtml
    from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5194

http://nst.pku.edu.cn/article.php?sid=6530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293539.html

上一篇:美国专家的虚心和中国专家的傲慢
下一篇:6级地震频发与潮汐组合对比

3 钟炳 杨正瓴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