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有几个有趣的话题,可惜没有时间细论

已有 4112 次阅读 2010-2-26 05:51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函数, 辩证法, 珠算

有几个有趣的话题,可惜没有时间细论。 (644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25, 2010 08:30AM

一个是李老师的“函数”[www.sciencetimes.com.cn],一个是有人说废珠算[songshuhui.net],还有就是“熵”的话题[www.sciencenet.cn]等等。 

对函数的译法李老师有意见。这个译法不是国人的“原装”,而是来自英国人传教士伟烈亚力的口译和国人李善兰的笔述。“微分之数有二,一曰常数、一曰变数。变数以天地人等字代之,常数以甲乙子丑等字代之。中略。。。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则此为彼之函数”。用今天的符号就是y=f(x)。“函彼变数”就是F括号彼变数。“F括号彼变数”说起来麻烦,就说是“函数”。这是个符号学的问题。有趣的是当初老祖宗把直线的y=ax+b写成“地=甲天+乙”。 

总体来说理工地术语在翻译上问题不大。要命的是法律上的制度上的词汇和概念不好移植。比如说“研究研究”在字面上的意思与在实际生活中的意思显然不同。而外国人只能理解字面的意思,过些日子就要问“研究的结果”。殊不知,“研究研究”就是不办的意思呢。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时间增加的原理”远不如对“熵增加的原理”感兴趣。也许是人这种动物对时间有特殊的感觉。至少除了人,没有其它动物作日历。人们都按照日历过日子。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有记日子的描述。原子分子不知道时间,如何“过日子”呢?它们就要有它们的“日历”。回到相空间(这是个“术语”)中来“熵增加的原理”与“时间增加的原理”是对自然等价的两个束缚条件。 

PV=NRT的公式是个常识了。很少有人问道R是什么。曰(理想)气体常数。这个东西“差一点儿”就是S了。当然也不会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是PV结对这样的问题了。走得更远一些,为什么叫“热力学”?葛老师某一天如果能够觉得aha,原来是如此的“热力学”,就可以不是“上政治课”式样的教书了。 

力学的洋文有几种。mechanics,dynamics和analytical mechanics。什么是“主流”力学?当然是第三个analytical mechanics,国人称之为“分析力学”。“热力学”就是“热的分析力学”。分析力学的“舞台”就是“相(位)空间”。这个理论可以扩展到电磁的力学、相对论的力学以及量子论的力学。 

“相(位)空间”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缺项(相)。缺项力学方程就写不出来了。因此,力学上的变量的选择以及量之间都是有数学保证的东西。一旦人们发现了“自然法则”,那么自然就不那么“自然”了。利用这个体系,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要PV配对,如果承认PV配对,ST配对就是同样的道理了。甚至说恒温动物的“恒温”也是因为这个第二法则的作用。必须这样来匹配熵的变化。学化学时往往只注意质量的匹配和能量的匹配,并不大介意熵的匹配。熵在反应式上不好直接表达出来是与反应式直交的一个轴向。作化学工程的人自然懂得如何做好熵的匹配,因为不做好这个匹配反应就无法持续下去。地球上最大的、最好用的也最普遍的熵匹配物质就是水了。地球是个有水的行星。之所以用水,工业上说是冷却,物理的本质则是配熵=保证需要的反应系统能够持续下去。水分的蒸发可以有效地带走系统中熵。这是个很隐性的事情。就如同人们上厕所要“隐藏”一样。 

说了这么些“大话”,也该说说珠算的事情了。 

现代的孩子学学珠算好。第一可以提供些就业机会,第二是习惯数字文化,第三知道机械计算的原理。也就是说:算盘是一个“修养”、一个“奢侈”,是个非日常的事情。与练琴、习字跳舞等等的都是一个路数。这些对孩子有用么?有这样疑问的只怕是连孩子都不要生好了。学东西是要花钱的。没有条件、没有实力,也不要与这样作的人家去攀比,对孩子的爱心有各种表达方式。 

如何使用机械计算(相对于人脑)?算盘是个很好的例子。城里的孩子与乡下的差在哪里?差在经历得多寡。算盘也是一个经历。能看出来算盘与计算机当中的道理是一样的远比敲几个键算数字有意义。知道敲键的最多不过是当个打字员,而能看出算盘与计算机当中的道理是一样孩子能做的事情就多了,选择性也多了。可以这样说:算盘是儿童理解数字、运算最好的道具了。以为珠算是要实用而没有意义的人大约忘记了需要先上小学而后上大学的道理了。为什么不上来就教方程而要算“鸡兔”问题呢?这是为了孩子的大脑发育。先“鸡兔”后方程,可以形成一个思考方法。而先方程,小孩子能否理解暂且不论,鸡兔的思路就形成不了了。这样的问题与孩子的性教育也是挂在一起的。一定要让多数人做到“先爱而后性”。如果次序颠倒了,麻烦就多了。 

什么是孩子的财富呢?良好的习惯!而各种学习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实践。说句不中听的话,“穷人”很难这样去生活。诸如
引用:
珠算,可以休矣,什么珠算协会,把算盘放进博物馆后,也解散了吧。
云云的,明显的是破坏就业。这种思路是“缺德”的思路。不是说要对骗子们宽容,而是说:要搞活经济、开辟活路的话,其代价必然是要对骗子们“宽容”。不论人们在心情上愿意与否。好的拿来、坏的剔除不是很好么?对付这样的思维,镜某知道一个漂亮的段子:
引用:
教授说:“下面我们讲一下辩证法的用途。我们要举一个更加复杂的例子: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我说:“那一定要用辩证的观点”。   
“对。我们有许多大牌的辩证法学者,他们会充分利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下笔万言,紧绕主体。最后给你得出一个结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佩服不佩服”?   
“是啊。辩证法不是很有用吗”?   
“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直到我见到一只丧家的野狗——它改变了我的看法”。  “野狗”?我莫名其妙。   
“是的。我家屋后有个垃圾堆,有一天来了一只丧家的野狗。它对其他东西看也不看,‘喀哧’一口,咬住一块骨头”。   
“这毫不奇怪,所有的狗都会这样”。我说。   
“不错。问题是对于狗来说,这块骨头就是‘精华’。垃圾堆里除了骨头以外,还有砖头、铁块、破水桶等等糟粕。他为什么只要骨头这个精华呢?他怎么知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难道它已经充分理解了大牌学者们的论述了吗”?   
“好像不会”。   
“肯定不会,所以说大牌学者们通过精确的论述,得到的精妙结论,其实是连一只丧家的野狗早就知道的东西。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他们喝彩,对他们崇拜呢”? “是啊,为什么”?   
“唯一的解释就是:辩证法已经成功地把你变成了一个傻瓜”。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以后一定要问:你说的没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谁都知道。问题是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对,看他怎么说”。   
“你难不倒他。他又会充分利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下笔万言,紧绕主体。最后给你得出一个结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明不高明”?   
“是有道理”。   
“可是我认为:这不仅是无聊,无用的问题,已经近于无赖了”。   
“这怎么说”?   
“难道世界上有人会‘具体问题,抽象分析’吗?那只丧家的野狗,来到垃圾堆前,难道会象亚里斯多德一样,先把各种东西分门别类,搞清其内涵和外延,再通过归纳演绎,最后确定它是吃砖头还是吃骨头吗?这可能吗”?   
“不可能。那样的话,他连吃砖头都有可能”。   
“对,孺子可教。没有人会‘具体问题,抽象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等于没说。不过辩证法学者倒是喜欢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具体问题。因为辩证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只吃砖头的狗,千万不能小视。它可能是一个著名学者”。  教授又收拾好讲义,说:“辩证法的根本在于使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象所有的谎言一样,这话听起来很显真理。下一节课讲辩证法的渊源,以及它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说没有时间,又写了这么多。时间就如同女子的胸部——挤一挤总会有的。选择这个说法的“道理”是这个它不违反第二法则。“海绵有水挤不出来”是第二法则的缘故。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297707.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王知还 - 新寓言二则

3 鲍得海 唐常杰 欧阳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