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武汉遭遇61年来最早"倒春寒" 和潮汐组合

已有 3211 次阅读 2010-3-4 08:5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低温, 倒春寒

武汉遭遇61年来最早"倒春寒" 后天可能飘雪

http://hb.QQ.com  2010年03月04日02:30   腾讯·大楚网

   长江商报3月4日报道 近日,江城天气从上周的20℃以上跌至冰点左右。气象专家介绍,今年的武汉刚刚入春就遭遇到了自1949年以来最早的一次“倒春寒”。在“倒春寒”的影响下,江城气温不仅将回落至0℃以下,后天还可能下起小雪。 

“倒春寒”将持续至下周

根据气象专家的预测,此次“倒春寒”将一直持续到下周。今日里,雨水情况将有短暂停歇,太阳可能会稍微露一下脸。然而明日开始,武汉的降水量还将加剧,后天最低温再次突破零下,江城可能再飘雪花。

专家表示,本周末,一股新的冷空气还将补充进入湖北境内,武汉将出现持续降温和雨雪。但下周一开始,阴雨天气将暂告一段落,天气转好,阳光重新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阳光回归,但江城的气温却不会出现迅速的回升。预计周二周三的时候,最低温还将降至-2℃。周四以后,气温才开始有缓慢回升。专家介绍,此次“倒春寒”可能需要等到下周末才会真正结束。

刚入春就迎来“倒春寒”

武汉中心气象台专家介绍,“倒春寒”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另一种则是春季日平均气温有5天以上大于10℃,然后突然出现明显的降温天气。此次“倒春寒”就属于后者。自2月21日以来,武汉市的日平均气温连续7日超过10℃,提前进入春季。而从2月28日左右,一股强烈的冷空气入侵湖北省内,对武汉也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影响,使其最高气温在一天之内下跌了12℃以上,日均气温立刻跌回5℃左右。

专家表示,自1949年至今,武汉的平均入春时间为3月16日左右,其中最早的为2004年的2月10日。今年入春时间为2月21日,属于典型的“早春年”。然而,往年即使春季提早到来,“倒春寒”的情况也通常发生在3月下旬和4月,这样发生在2月底和3月初的尚属第一次。


(现在网-长江商报 王晴)
http://hb.qq.com/a/20100304/001461.htm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2-14 11:09:44
 
         2010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杨学祥

2009年12月-2010年3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间隔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0年3月为最后一个强潮汐月。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107度,当日同时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3月7日为下弦,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5.57037度,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C:3月12日为月亮远地潮,3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4度,16日为日月大潮,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42011度,23日为上弦,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2度,30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由于3月21日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当月亮赤纬角为最小时且为日月大潮时,日、地、月在赤道圈成一线排列,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因此,潮汐组合A、C、E特别值得关注。此时由于太阳潮的叠加,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潮汐变化的影响最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4976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299496.html

上一篇:智利地震加快地球自转速度的解释
下一篇:台湾地震验证地震波远程激发作用

1 毛克彪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