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xin0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xin00

博文

研究生院讨论班之我见

已有 6057 次阅读 2010-3-6 14:3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思维, 研究生, 讨论

       研究生院的课程中,新增加了许多的讨论班课程。我也选了两门,但是从效果看(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应该是很不尽人意的。老师总是说大家都不踊跃发言,失去了“讨论”的本质。同学则发现,二十学时的讨论班的任务就是做一个讲十五分钟左右的PPT。再看在其他学校上研究生的同学,他们对于讨论班的反映也不过是学习做presentation的课程,而且是很好拿学分的课而且——因为不用考试。
       讨论班(seminar)归们对其十分推崇并将其引入中国的课堂。据说国外的seminar对于许多课题组是日常的工作内容,是科研人员思想交流、思维碰撞的极佳方式。但是为什么在我们在就讨论不起来了呢?
        第一,讨论班设置的时机不大合理。研一的学生都还在上公共课,绝大多数还没有进入实验室,对自己的方向也还没有多少的了解;这样他们还不能说进入了科研的状态。如果讨论是为了解决科研中的问题(正如国外的seminar),那也就失去了前提。
        第二,讨论班的内容设定阻碍了讨论本身。现在的讨论班课程的名称很多都冠以“前沿”,如果每个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看文献,然后把学到的“前沿”知识做成PPT,最后拿到课上讲。那这样的内容有多大的可能会引起讨论呢?这样的讨论班是不是更应该叫做讲座班、presitention训练呢?甚至顶多叫答辩训练班呢?(因为就象答辩一样,先讲PPT,然后是提问)
        第三,长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缺失。看起来我们的教育总是错对分明——从来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很少把这此正确的东西的形成过程完整地呈现给我们,我们得到的东西都是灌输而来的。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一味的认为对的东西是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我们却很少考虑为什么是对的。这不仅体现在教育上,在日常生活也是如此。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就了思维定势严重,批判思维却没能得以建立。最严重的后果在于我们容易人云亦云,无法独立思考。
        其实随着网络的发展,第三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了,青年一代已经在互联网上的鱼龙混杂的内容中逐渐培养起了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他们才是未来中国走向创新的真正希望!他们已经在Internet上举办了无数次“讨论班”,而且效果喜人。但是,政府似乎对于我们的网民还不信任,网络长城还在加固,这从“绿霸”上就可以体现出来。正如《南方周末》近期刊载的吕伯望的观点:不要把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割裂(《南方周末》3月4日D15版)那样,为了中国未来的创新,请放宽相关的互联网政策。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7807-300343.html


下一篇:转变产业结构vs“合理转变就业观念”

2 王德华 杨延丽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