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岛深水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gsheng 磁性薄膜的光学研究

博文

XX的一代vs垮掉的一代

已有 3321 次阅读 2010-3-9 10:59 |个人分类:感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80后, 学术环境

    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帖子,总结了60 70 80 90几代人的区别(http://club.elanw.com/redirect.php?tid=393609&goto=lastpost)。看过之后感觉确实有那么回事。中间有一个对比,我印象深刻:60后:他们有车有房有股票有存款。70后:他们有存款。80后:我们负债。90后:我们有老爸!我属于有负债的一类,看过之后心里有点酸。

 

    在日本,年长的日本朋友谈论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时常常会摇头。年轻人的很多思想和行为在保守的日本社会常会受到老年人的批评。在“老龄少子”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之后,媒体把8090年代的年轻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这一称号相对咱们国内的“80后”“90后”似乎更加尖锐,更加直接。套用过来,我们在现在的祖国就是“垮掉的一代”。

 

    现在的首都,在70万的安保中一群5060年代的精英们在开会。他们关注现今中国的很多焦点问题,其中有现实的、有空洞的、也有荒谬的,但大部分只是关注而已。举举手、盖盖章、顺便在镜头前showshow。我想应该没有具体的提案指向上面的年龄段问题,因为它太抽象了。但是我相信会场外面很多年轻人关注这个问题。他们不仅在网路上罗列种种区别,应该也会常常想一想造成重大区别的原因。

 

    说起80后的负债,主要是房贷。因为工资还不高,更因为房子太贵。房价疯涨,专家说有两个原因很关键:一个是94年后的分税制间接造成地方政府的圈地财政,致使土地价格飙升;另外一个投机炒房的人太多,金融危机加剧生产资金向投机领域的流动。我不懂经济学,但是简单的向后看看,最近十年在制定、执行圈地财政政策的政府机构中说上话的是5060后;最近十年有钱投资、投机的人中也是这两个年代的人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有车有房有股票有存款,他们在“23”倍贫富差距的那一头,我们负债的在这一头。 我们被他们批评为“8090后”、“垮掉的一代”,那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呢?

 

    科学网上很多教授、学者关注中国的学术环境。很多回国牛人也上书建言改革咱们可爱的教育事业。读了很多老师们的博客,看了很多教授的评论,感觉正直、宽容的教授在科学网上随处可见。他们精深的学术背景、自由的学术言论时常让我觉得中国学术界还有希望。可是,再仔细想想,这是真的么?遍数各个985大学中活跃在学术一线的教授,基本都属于60年代。他们正是目前学术界的支撑者和话语者。他们正是目前学术环境的游戏主力、是规则制定人和成果享受者。在一个不严格的公式中,他们=中国学术界目前的学术环境。【有趣的是,他们很多也是这个网站中知名的博主。】本科时候、他们教会我们不断抄写、狂补资料应付教学评估;研究生时候,他们自己赚钱的同时指点我们博采众长,让论文顺利过关;好不容易博士了,他们传输给你的理念里竟然是SCI第一,能忽悠到钱的PPT第二。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造了两弹一星,他们让我们“follow了美国的纳米时代”。很多人说咱们的学术环境不好,那些5060年的科学家们,在批评学术浮躁的同时,他们自己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回头看看上面的问号,自己都觉得比较偏激。现实情况复杂得超出我的思考能力。就买房而言,5060年代的人大部分只是有房而已,投机的似乎在我的周围不多。可怜的学术环境也是一样,在我周围有良心,认真做事的教授比比皆是。很多情况,他们似乎也是“迫不得已”。如果真是这样,他们这一辈的心里估计也在抱怨着更为年长的一代吧。

 

    用历史的眼光看,咱们国家在转型期,至于从什么转向什么,咱们不知道。5060年代的人也许知道,但不敢说。在转型的社会里面,众多的社会问题肯定不能一概而论的归咎于某个具体年代出生的人。但是再次直面类似“80后”、“垮掉的一代”等言论的时候,我很想说“邪恶的一代”请不要随意批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766-301258.html

上一篇:钱老,一路走好!
下一篇:晶面法向-夹角的matlab计算

3 李正杰 吴飞鹏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