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a194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ma1947

博文

文化旗手赵本山

已有 4205 次阅读 2010-3-11 06:4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马 德

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文化旗手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赵本山。

我这么说,没有调侃讽刺的意思,也并不意味着我特别喜欢赵本山。是不是旗手,跟是不是被人喜欢关系不大。中国现代史上被称为文化旗手的,大约有三个人,一个鲁迅,一个郭沫若,一个江青。这三个人,论被人们喜欢的程度,都比不上现在的赵本山,所以,就算是以喜欢不喜欢来衡量,赵本山也不比别人差多少,他们都旗手了,老赵为什么就不能?

旗手当然是公众人物,但不是大众情人,不存在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旗手是标杆的意思,一个时代的文化旗手,应该是这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的文化旗手(如果一定要有的话)非赵本山莫属——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一是影响力。眼下中国最有影响的媒体是什么?是央视。央视最有影响的节目是什么?是春晚。号称是“中国人的精神大餐”的央视春晚,从1983年到现在总共办了27次,赵本山的小品已经连续演了20年,俨然是这桌大餐的招牌菜——都红成这样儿了,还要怎么地?

二是时代感。赵本山最具代表性的节目是《卖拐》、《不差钱》。看看现在的社会现实——卖股票、卖房子、卖保险、卖文凭、卖学术论文、卖高级职称,乃至卖官卖爵,那样交易少得了卖拐式的忽悠?谁没有过忽悠或被忽悠的经历?谁没有感受过忽悠与被忽悠的得意或尴尬?谁不在“差钱”与“不差钱”之间焦虑、彷徨?赵本山所表达的这一切,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是代表性。赵本山一再声称自己是一个农民,这不是谦虚,是大实话。不过,更准确地说,老赵应该是进城的农民——正是这一点,他才具备了当今社会的代表性。

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六十年来的革命,以及由此上溯到几千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农民进城”。农民进了城,农民的文化也会跟着进城,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解放初期盛行一时的腰鼓队、扭秧歌、翻身道情、山药蛋派文学等等,就是随着革命队伍进城的农民文化。

但是,那时的进城和这一次进城有所不同。那时是城里的文化精英主动出击,先投身革命,然后“二返长安”把农民文化领进城里的;这一次,城里的精英们则是主动退却,下海的下海,出洋的出洋,拱手相让把舞台腾出来给农民兄弟的。那时候的经典台词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现在的经典台词是:“忽悠,接着忽悠……”。

改革开放,精英们把农民放进城来,却把自己给放逐了。最近,博联社刘云平博友以《最后震撼我的一幅油画》为题介绍罗中立的《父亲》,并大发感慨:“整整三十年了,我们再没出现如此惊世骇俗的油画大作!”我在下面跟帖:“作品展现的是一个时代;作品的‘创作’展现的是又一个时代——这些都成为过去了……”是的,罗中立们的时代如昙花一现,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是赵本山们的时代。

时代变了,精神变了,没有了《父亲》那样能够解读社会的大作,只剩下赵本山们“解构”社会的“小品”了。庸俗的时代,浮泛着庸俗的文化,赵本山如鱼得水,赶上好时候了……

百度一下“解构”:

解构主义在学术界与大众刊物中都极具争议性。在学术界中,它被指控为虚无主义、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疯狂。而在大众刊物中,它被当作是学术界已经完全与现实脱离的一个象征。

解构是后现代艺术家喜欢使用的一个词汇,又是一个被媒体和种种艺术圈外人滥用的词汇。它是复杂而多义的。在文学评论中解构指一种演绎方法,它展示了一场辩论的结构如何能有效地破坏辩论的立场……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5071-301804.html

上一篇:卖拐是一把钥匙
下一篇:由沙尘天气引发的历史思考

20 周可真 武夷山 王桂颖 刘耀 刘建彬 郭战胜 祖乃甡 蒋永华 陈安 罗渝然 孙军昌 吕喆 邸领军 李志俊 李学宽 马志飞 鲍海飞 刘晓瑭 武爱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