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imalethic

博文

动物伦理学研究

已有 7457 次阅读 2010-3-13 10:1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动物, 动物福利, 动物权利, 动物伦理学

动物伦理学研究

王延伟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

摘要:为了构建动物伦理学,笔者考察并概括了西方动物伦理研究的本质和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动物伦理学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动物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伦理基础和现实迫切性。

 

关键词:动物伦理学;动物权利;动物福利

Research of Animal Ethics

WANG Yan-Wei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truct animal ethicsthe author inspected and summarized both the nature and the key issues of animal ethicsThis thesis thinks that animal ethics is a new ethics theory which respects the value and the rights of animals . The basements that cause animal ethics come into being have three aspects, that is science basement, ethics basement and the urgent of reality .

Key words: animal ethics; animal right; animal welfare

 

动物伦理学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动物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说。所谓动物伦理学是新的伦理学说,主要是指它不是传统伦理学理论在人与动物关系中的应用,不是应用伦理学,而是一门针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实践产生的实践伦理学,其实践本质是创新的,因此又属于创新伦理学。

动物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产生既是伦理学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主要机制有三大方面:一是由于人类道德进步及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呼吁善待动物的结果;二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野生动物种的大规模加速灭绝引起人们的忧虑,激发人们探究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动物的角色、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逻辑延伸;三是现实生活中虐待动物的现象随处可见,从而引发反对虐待动物的动物福利运动和动物权利运动,动物福利运动与动物权利运动又需要新的理论武器来加以指导,这也呼唤动物伦理学的产生。

动物伦理思想的发展,根据人对动物认识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原始动物崇拜时期、忽视动物时期、重新认识动物时期。相应地,人与动物的关系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时间段来考察。第一,在人类诞生初期,人与动物的关系表现为人作为一个物种同动物之间的斗争与共存关系,在这一时期,人既食用动物又把动物当作神的化身来崇拜。大约一万一千年前动物农牧业已经开始,这一时期,人和动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动物的崇拜关系。“第一个已知的关于禁止残害动物的文献在古埃及被发现,这种禁令看起来至少部分的是以‘所有的生物都是为了彰显上帝’的信念为基础的。一些神以动物的外形而出现。这些神圣的动物的名单包括:秃鹫、鹰、燕子、龟、蝎子、蛇。埃及的《死亡之书》的125章就禁止虐待动物。然而,古埃及人吃动物,人类被期望以尊重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其他动物。” []第二,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对动物认识的主流意识是建立在笛卡儿的“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基础上的。笛卡儿“动物是机器”的观点强化了对动物认识的误解。认为动物没有灵魂,动物是僵死的物体而不是活的。对动物的这种认识,导致人在对待动物时按照人的愿望为所欲为。第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运动的发展,人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动物福利运动与动物权利运动的兴起,促使人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应重新认识动物,这为动物伦理学的诞生奠定社会基础。

然而,构建动物伦理学面临一系列难题。从理论上来看,很多学者围绕动物福利、动物权利、动物价值、动物利益、动物的道德地位等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目前尚无定论。在实践方面,引发人们思考:人是否应该吃动物、怎样吃动物、吃什么动物;人是否应该使用动物作实验;人把野生动物圈养在动物园中的行为是否正当等问题。实际上,上述争论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动物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而产生的,这些争论是动物伦理学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尽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产生了不同理论观点 。例如,彼得辛格从功利主义角度出发,提出了动物解放论;汤姆雷根从康德的道义论出发,提出了动物权利论。从目前西方国家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理论发展来看,尽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是要建立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动物伦理学,既面临理论和实践挑战,也面临学科建构需要整合的问题——如何分析各种理论和实践观点的合理性,如何在学科整体框架内定位其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通过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把各种不同概念整合成理论,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这些难题,也为动物伦理学的产生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动物伦理学学科创建的过程。实质上,动物伦理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其基础至少有以下三大方面:

1、  科学基础。“通常,我们的道德选择是被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所框定和驱动的”[]。随着生态学、进化论、现代生物科学、分子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生态学、神经生物学及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当代人对动物的认识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生态学的发展使人认识到世界上的物种和个体之间存在高度的联系;进化论在使人类认识到动物有其固有价值的同时,又使人对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的认识更加深刻;而现代生物科学、分子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生态学、神经生物学及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打破了自笛卡儿以来把动物看成是与无生命物体没有本质区别的看法,有些人已经认识到动物也有意识、动物也有感觉痛苦的能力、动物也有需要等方面。另一方面,上述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打破了“人是自然的主人”的错误观念;同时也打破了自然是为人准备好的神话。例如,“在分子遗传学领域,已经表明所有的动物种是由在一个共同的遗传模式中发现的同一物质构成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因此相互联系。这包括人类。”[]这些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认识到人类是自然中的一员提供了证据。

2、  伦理基础。动物伦理学的产生是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密不可分的,是人类道德进化逻辑演进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也在逐渐扩大,当所有人都被纳入道德共同体的范围内时,有些学者认识到我们扩展道德关怀对象的脚步不应停留在人的范围内,还应扩展到有生命的动物身上。 彼得辛格指出“我们都很熟悉黑人解放运动、同性恋解放运动以及很多其他运动。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走到了路的尽头。据说,建立在性别基础上的歧视,是被普遍接受的和实践的最后的歧视,甚至在那些自由主义者的圈子中也一样,很长时间以来,他们以游离于种族歧视之外为荣。但是,当人们谈及‘歧视的最后的残余形式’时,应该很谨慎,如果我们已经从解放运动中学到了一些东西的话,我们将会知道,直到它们被强有力地向我们指出,我们才会懂得想要意识到我们的歧视方式有多么困难!解放运动需要扩展我们的道德视野,因此,以前被看作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行为在现在看来则是不可容忍的。[]正是基于上述这种认识,现代西方国家很多人认识到应把动物纳入到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中来。

3、  现实基础。现实生活中,在吃、穿、用、玩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迫害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现象,有些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些现象给人们造成很大的道德震撼,使人们认识到必须要约束人的这种残忍行为,动物伦理学恰好能够满足这种要求。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美国每年要杀死80多亿只动物以供人们食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很少关注这些供人食用的家养动物。这些动物在饲养、运输和屠宰的过程中,遭受很多痛苦。在吃动物方面,人们不仅大量食用家养动物,还有些人出于猎奇和虚荣心的原因而大吃燕窝、鱼翅、活吃猴脑[]等,甚至有些人喜欢虐吃动物,有一道菜叫“浇驴肉”,其做法是将活驴固定好,旁边有烧沸的老汤,食用者指定要吃某一部分,厨师剥下那一块的驴皮,露出鲜肉,用木勺舀沸汤浇那块肉,等浇得肉熟了再割下来,装盘上桌;在穿的方面,为了制造裘皮大衣,刚出生的幼海豹被活活用棍棒打死;在动物实验方面,每年有很多动物被用于毫无意义的实验;在玩的方面,人也对动物造成了很大伤害,例如,在美国每年约有两亿只动物死在猎人手下。为了防止动物园中的野兽伤害游人,而将其牙齿拔掉,此外,出于好奇心的目的,让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非洲狮和老虎交配,从而制造出狮虎兽或虎狮兽。在对待动物的行为方面也有很多失当的行为,最近国内媒体报道伤害动物的事件也很多,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张亮亮虐杀30只小猫的事件,以及最近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不明身份的女子踏猫事件。上述种种表现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究竟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处理人与动物关系时应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原则,遵循某种伦理原则的伦理基础和道德理由是什么,这需要动物伦理学来加以阐释。

建立动物伦理学是伦理学发展的必经阶段。现在的问题不是建不建的问题,而是如何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研究方法上,要避免一个误区——就动物而谈动物,而应放在人与动物的关系大尺度上来进行。此外,动物伦理学的构建应在理论上回答动物的价值和权利问题,在实践上确立尊重动物的伦理规范。开展动物伦理学研究必须回答以下问题:1)、人类在实践中究竟应以什么作为评价和论证人与动物关系的合理性标准和最终根据。2)、如果承认有人与动物关系合理性的标准和最终根据,那么这个标准和根据的科学基础是什么?3)、我们怎样认识动物?动物是否有不依赖于人类的价值?4)、动物有无持续存在的权利?怎样界定动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Animal Ethics: A Sketch of How it Developed and Where it is Now from The Animal Ethics Reader Edited by Susan J. Armstrong and Richard G. 2003,  Botzler pp1

[2] Bob Jickling and Paul C. Paquet , “Wolf Storys: Reflection on Science, Ethics, and Epistemology”,  environmental ethics summer  Volume 27, Number 2:1222005

[3]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Animal Rights from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Animal Rights :Comments and Intentions ,Edited by Georges Chapouthier and Jean-Claude Nouet , Paris , 1998, pp87

[4] Peter Singer “Animal Liberation” from Animal Rights The Changing Debate, Edited by Robert Garner MACMILLAN PRESS LTD , 1996, pp7

[5] Animal Rights: Current Debates and New Directions Edited by Cass R . Sunstein and Martha C .Nussba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00pp3-7

作者简介:王延伟(1976-)黑龙江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伦理学、动物伦理学,现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人文社科系教师,兼任中国环境伦理学学会理事

课题项目: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院级课题,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及其伦理基础研究(2005023)

 



[] Animal Ethics: A Sketch of How it Developed and Where it is Now from The Animal Ethics Reader Edited by Susan J. Armstrong and Richard G. 2003,  Botzler pp1

[] Bob Jickling and Paul C. Paquet , “Wolf Storys: Reflection on Science, Ethics, and Epistemology”,  environmental ethics summer  Volume 27, Number 2:1222005

[]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Animal Rights from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Animal Rights :Comments and Intentions ,Edited by Georges Chapouthier and Jean-Claude Nouet , Paris , 1998 pp87

[] Peter Singer “Animal Liberation” from Animal Rights The Changing Debate, Edited by Robert Garner MACMILLAN PRESS LTD , 1996, pp7

[] 在日常生活,人吃动物的行为往往给一些动物带来伤害和痛苦,有时甚至危害动物的生命。例如,鱼翅,是将活着的鲨鱼的鳍割下来,然后再将其抛回大海,任其慢慢死亡;燕窝是将一种金丝燕的巢从悬崖峭壁上取下来,然后加以熬制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会破坏金丝燕的繁殖甚至导致小燕丧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4108-302509.html


下一篇: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

2 蔣勁松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