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未来三天有雨 旱情进一步缓解:关注3月28-30日潮汐组合

已有 3370 次阅读 2010-3-29 05:1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干旱, 降水

[视频][中国气象局]今晚开始云贵大部将有明显降水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8日 15: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进入[新闻20分]>>

专题:百年大旱袭击西南五省市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20分):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预报,云南、贵州大部分地区今晚开始还会有一次明显降水,雨量为中到大雨,可以适当缓解旱情。

责编:刘岩

http://news.cntv.cn/china/20100328/102436.shtml

未来三天有雨 旱情进一步缓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8日03:18  华龙网-重庆商报

  昨日,云南南华县红土坡镇下起了小雨,村民打着伞走在路上。 都市时报 图

  本报讯(记者 刘真)阳光刚露了一小脸,又有新一股冷空气来袭,降雨降温将打破晴朗升温天气格局。昨日下午,市气象台发布了最新气象消息,预计未来三天,我市将被雨水彻底滋润,气温随着降雨的出现,坐滑板一路下跌,全市最高温降5℃,气温难逾20℃,感觉又要跨越冬季了。

  主城昨日最高达到20.2℃

  昨日,冷空气走了,带走了乌云,赶走了浮尘,给我们带来了难得温暖的好天气。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气温整体幅度偏低、太阳露面时间不长。有21个区县的最高温勉强回升到20℃以上,最温暖地方出现在巫山,在下午4点最高温定格在24℃。而一直以来是最低温冠军的城口,最高温也攀升至23.5℃,不过全市最低气温依旧出现在城口,只有5.4℃,当地温差悬殊近18℃。

  主城上空是晴朗可人的天,在河边码头、广场、公园到处能看见晒太阳的、放风筝的、赏花的人群。最高温在20.2℃,最低温在11.6℃,全天温差同样直逼10℃。

  未来三天旱情进一步缓解

  市气象台预计,今天我市多云转阴,偏西部分地区有小雨或零星小雨,最低气温11~13℃,最高气温17~19℃;主城:阴转小雨,气温13~18℃。明天各地阴有小雨,局部地区有中雨,最低气温10~12℃,最高气温13~16℃;主城:小雨,气温12~15℃。后天,偏南地区阴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余地区小雨转阴天,最低气温10~12℃,最高气温15~17℃;主城:小雨转阴,气温11~16℃。

  记者从市气候中心获悉,本月22日~25日的降雨使我市旱情基本解除,仅巫溪、潼南两地为轻度轻旱。未来三天,雨水将成为天空绝对的主角,这样的天气对受灾地区来说,还将进一步缓解。

  相关新闻

  下月三大天象等你看

  还能对着流星许心愿

  本报讯(记者 刘真)进入春风拂面的四月,我们的天象剧场将迎来今年最平静的时节。昨日,记者从市天文科普教育协会获知,下月天宇将现水星东大距、火星合月、天琴座流星雨极大等三大重要天象,分别发生在4月9日、4月22日、4月23日。天琴座流星雨极大将发生在北京时间23日凌晨1时,这一时间段非常适合观测。

  云南昆明大理等地昨晚喜降雨

  “打雷了,下雨了!”昨晚10时许,昆明市区的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让市民们奔走相告,“就像天上下了钞票一样高兴”。

  昨晚,一直处于干旱的昆明、楚雄、大理、德宏与临沧等5州市,终于盼来了去秋今春的第一场雨。

  昆明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降雨是在自然降雨条件成熟时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一次短时间内自西向东的全昆明市区降水。工作人员表示,这场降雨最大的作用在于增加空气的湿度,不过因为长期的干旱,此次降雨对土壤湿度作用不大,而且降水时间不会太长,未来的两到三天,可能还将继续干旱。

  云南省气象台一工作人告诉记者,昨晚,除了昆明降雨外,云南的楚雄、大理、德宏与临沧等5州市分别下了雨,部分地方几乎采用了人工降雨,目前各地气象台正在统计数据,并掌握降雨量的分布情况。同时,云南的其他地州目前依然处于干旱情况,干旱工作仍然在进行中。据云南信息报

  相关新闻

  西南大旱

  是天灾非人祸

  对于西南旱灾的成因存在各种猜测、说法,有人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是“人祸”导致严重“天灾”;有人说这是密集的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加剧了旱情。多位气象专家日前分析后给出了一个几近相同的答案:西南地区特大旱灾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大自然的自身调整而非“人祸”所致。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

  中科院院士陈宜瑜告诉记者,西南地区发生的旱情是正常的、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水灾、旱灾的发生都是正常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研究员也认为,西南旱灾是大自然的调整过程,只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一调整的难度。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地理学家和环境学家孙鸿烈院士向本刊记者表示:“西南旱灾是大气环流问题,不是环境、生态问题。”据瞭望周刊

  西南粮油供给充足

  已动用储备粮

  据新华社电 随着我国西南旱灾持续发展,社会上产生了关于灾区粮油供应及其对全国市场影响的担忧。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27日说,2009年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受灾地区粮油库存充裕,已动用储备粮。

  该负责人说,国家粮食局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西南旱灾情况,加大了灾区市场粮油投放数量和后续粮源调运力度。受减产预期影响,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品种粮油出现阶段性价格上涨可能性,如果灾情持续发展,国家将及时增加稻谷、小麦和玉米调入。

  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西南的旱情不会对全国粮油市场供应造成大的影响。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完全有能力保障国内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目前,粮食和食用植物油消费占我国CPI权重很小,据我们分析对物价上涨不会有大的影响。”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28/031817284715s.s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3-26 10:09:23 
 
  缓解西南干旱的有利时机:28-30日潮汐组合使旱区雨水将增多
                                                   杨学祥

  25日,中央气象台披露,未来一周,特别是28日至30日,西南气象干旱区的雨水将有所增多,对缓和旱区的旱情有利。

  3月22日以来,西南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雨天气,重庆和贵州东北部的部分地区降了大雨,但只对局部旱情起到阶段性的缓和作用。根据25日监测,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中央气象台25日18时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未来三天,贵州大部、云南、川西高原南部等地有阵雨,对局部旱情有阶段性缓和作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西北部等气象干旱区旱情仍将持续[1]。

        杨学祥于 2010-2-14 11:09:44 指出,2009年12月-2010年3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间隔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0年3月为最后一个强潮汐月。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107度,当日同时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3月7日为下弦,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5.57037度,潮汐南北振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C:3月12日为月亮远地潮,3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4度,16日为日月大潮,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42011度,23日为上弦,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2度,30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由于3月21日为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当月亮赤纬角为最小时且为日月大潮时,日、地、月在赤道圈成一线排列,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现象形成,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因此,潮汐组合A、C、E特别值得关注。此时由于太阳潮的叠加,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潮汐变化的影响最大[2]。

        中央气象台的预测,验证了潮汐组合对冷空气的激发和增强降水作用。28-30日潮汐组合是缓解西南干旱的一个有利时机。
 

1. 云南南华县5000人可能因干旱被迫迁徙。2010年03月26日04:21  京华时报。据新华社电。http://news.sina.com.cn/c/2010-03-26/042117275452s.shtml
2. 杨学祥。2010年3月潮汐组合:关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0-2-14 11:09:4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497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6333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307025.html

上一篇:新疆阿克苏地区再次爆发沙尘暴:关注3月28-30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是否“南北同旱”之争:研究与交流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