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福仙人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xq 仙人掌,不畏酷暑,不畏干旱,经受着烈日的考验,不屈不挠地生长

博文

2010年上期 第4次 Lab Meeting 简要

已有 5133 次阅读 2010-4-1 09:04 |个人分类:科研论语|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受罗帆教授的启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0152),决定让研究生写我们研究小组的学术会议的纪要,感觉这种方法很好,我的学生也很快就写好了,现展示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和网络备忘。

2010年上期 第4 Lab Meeting 简要

2009-3-30 19:30

报告人:YK Ren  (08级硕士研究生)          

题目:Molecule interplay between mTOR, Aβ and tau: Effects on congnitive impairments

一、文献的主题内容

AD疾病的核心症状主要是记忆障碍、认知障碍,其特征性神经病理改变Aβ and tau两种蛋白的聚积文献表明mTOR具有抑制自噬功能而自噬水平的下降与年龄依赖性疾病密切相关从而作者探讨mTORAβ and tau之间的关系,研究mTOR能否作为防治AD的靶点。该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化、行为学检测实验手段并利用相关的抑制剂,逐步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即mTOR能够通过抑制自噬减少了Aβ and tau的降解,使AD患者脑内Aβ and tau增加,而Aβ and tau又可增强mTOR的活性形成恶性循环。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能通过抑制mTOR的激活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促进自噬过程加速Aβ and tau的降解,最终减缓AD症状

二、报告后的提问和主讲人的回答

1. 如何证明活性被抑制后,影响的不是tau的产生?

    通过western-blot 检测的前体蛋白含量、成熟产生过程中的其他产含量检测,对未激活状态(堆积前)的tau含量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mTOR活性被抑制后,影响的不是tau的产生过程。

2. 为什么评价mTOR的活性用的是另外一种蛋白磷酸化水平?

因为,mTORSer/Thr激酶,Thr激酶为mTOR的活性状态。而另外一种蛋白是mTOR的底物其磷酸化水平就可间接反映mTOR的活性大小。

3. 为什么在动物学实验中,先检测了6个月大的模型鼠,又检测了12个月大的?

因为模型鼠在6个月大时,脑内的tau刚有产生,在12个月大时已经有足量的tau,通过此时间-含量关系得出此模型鼠建立成功,也能更好得呈现出加入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后,tau的含量变化,反映出mTORtau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含量检测中,在加入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这一组,为什么会出现12个月大模型鼠脑内含量比6个月大时还高?

虽然在统计量上有含量高低差异,但是此现象还没有产生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实验误差引起的,比如个体差异,分组差异造成的。

5. 雷帕霉素本身有什么药效?

 雷帕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有抗真菌和免疫抑制作用。

三、唐老师的总结和几点要求:

这次读书报告的质量是比较高的,课件做的也很好,整体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较高的台阶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当考虑更上一个台阶,由熟练阶段上升到完美阶段。如何做到完美,如何做到像一个学者讲学呢?

首先,要有好的演讲台风。不能老是盯着银幕讲,不与受众交流。以后你们做报告时,要站到银幕旁边,面对观众,用眼睛与受众交流,做到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和适当的肢体语言侃侃而谈。

其次,做读书报告时,在对文章有全局掌握的基础上,尽量完善幻灯片,增加课件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背景知识交代要详细,但不能是整版整版的文字,对某些知识点可适当用图片阐述,以增强课件的趣味性。某些信号蛋白,可以上网搜索其信号通路图,既简洁又有说服力。

阅读文献不能只仅限于把结果交代清楚就可以了,要弄清楚文章中出现的新概念和某些需要解释的关键性问题,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文献中我们不太熟悉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或者对结果的理解需要做出解释的东西,要立即用google检索,把问题搞清楚,同时在交代背景时用相关的图片或流程图加以说明解释,也可在结果汇报中穿插说明。不要以为大家都懂,就懒得说明。其实,这是偷懒的借口。在做读书报告时,把这些知识点讲清楚,就能体现出你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严密的逻辑!就拥有一个良好学者的风范!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在总结全文时,最好自己回过头来,总揽全文,自己画出流程图以总结文献的研究思路,这样既可使自己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可使听众能对报告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另外,这篇文献在研究思路和写作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要注意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学习文章的写功,最好能够背诵一两个结果描述,对文章中的某些典型话和典型句式可以记下来,学会套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整理人:YY Zhuang

 



https://m.sciencenet.cn/blog-77930-307865.html

上一篇:Neuron 推出大型神经-免疫综述
下一篇:第二届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3 金小伟 李泳 罗广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