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国人被坚强

已有 4469 次阅读 2010-4-4 02:44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心理干预, 灾难理论, 丧亲理论

说说国人被坚强

 

最近笔者正在研读Drabek的新书《灾难时的人群反应》,看到《中国青年报》对国内报道不实的批评,心中莞尔一笑,国内报道很少有调查研究数据证实,为了突出英雄行动总是虚构情节,报道灾难的记者对社会心理学常识一无所知,自然会闹笑话。也许他们的本意不是为了突出国民麻木,而是为了在宣传中传递社会依然稳定的信息。但是,如此虚构人群反应,必然会造成社会对灾难的误解,影响读者对于真实灾难的判断,有可能造成和鼓励谣言并灾难的扩大,这是那些不学无术的记者们所无法预料的。

美国对于灾难的研究始于军方对俄国核武器袭击的担心。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恐慌出身的Quarantelli创立了灾难研究所(DRC),主要研究灾难下的人群反应,后来迁到特拉华大学,至今有半个世纪了。其学生Drabek在科(罗拉多)大Boulder分校也办了类似的研究机构,影响颇大。这些心理学家们(现在都称作社会学家),主要从调查研究入手,从美国多次发生的飓风,龙卷风,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调查人群反应,建议减灾措施,破除误解迷思,减少社会损失。如果福建南平小学的小学生们都像报道中的那样坚强,美国的社会学研究工作者都没有饭碗了。在中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最大困境是,中国人是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与世界上其他人种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从事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研究。这种观点,就是当年李森科理论与实践的翻版,不承认科学的普遍性,只相信现实的需要,所以才会造成被坚强的说法。

灾后心理综合征最早出现在1942Coconut Grove大火的受害者家属中,Linderman在学术媒体中第一次报道了他的研究成果(丧亲理论)。我国最早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事件是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心理学家们第一次从事灾后的心理重建工作(以前当然也有灾难,但那些受害者及其亲属都自生自灭了,没有留下任何记录)。这次福建南平小学的心理干预工作,实在是保障社会安定的常规行动,避免受害者们产生异常人格和心理障碍,日后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另外,由于灾后心理的不稳定性,有可能因为谣言而失控。汶川地震之后,国内发生了多次因为谣言而引发的踩踏事件,就是这方面的直接证据。

有道是,灾难来临无征兆,心理阴影难消除,专家干预为和谐,社会发展需真相。

 

 

 

 

附录:

中国青年报撰文炮轰新华社和CCTV

4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批评新华社和央视报道不实。该文发表后被广泛转载,也引起众多网友的评论。

  文章针对莫斯科地铁爆炸和福建南平小学凶杀案等事件的报道,批评新华社和央视在报道中国灾难时,国民“被坚强”,表面是歌颂中国人坚强,实际上是贬低,是在说国民麻木。

  一网友留言说:“坚强到,把汽油不对准暴力施加者,而是泼到自己身上,然后义无反顾的点火。...欲哭无泪。"

  也有网友评论:“我们就不明白,为什么到现在网络时代广电时代了,还是把人民当傻子来对待。“宣扬主旋律、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难道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也不要了吗?海地平民是“逃离家园”,中国群众是“撤离震区”;美国下雪就是“暴风雪”,交通“瘫痪”,中国最大“暴雪”,高速“关闭”;英国飞行员是 “罢工”,中国出租是“罢运”;万恶的资本主义是“失业”,咱比太阳要光辉的社会主义是“待业”...我无语了。”

  还有网友讽刺说:“不和谐”还叫和谐吗?亲人死与非命也得被“情绪稳定”啊。

  以下是中国青年报41日发表的冰点时评“面对灾难,中国人特别坚强吗?”全文:

  先请看两篇报道的节选:

  “30 日当天搭乘地铁的人们仍很多,但乘客们大都一言不发,表情肃穆,又显得非常警觉。‘地铁上的气氛非常紧张,听不到任何笑声,人们的脸上也没有一丝笑容。’ 莫斯科大学生艾丽娜&#·塔莎托娃说。另一名学生卡特雅&#·凡科娃说,‘今天坐地铁时,有人的电子表嘟嘟作响,然后我想:天哪,又来了!’”(《新京报》3 31)

  “324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上课。目前,学校师生情绪稳定,教学秩序如常。”(新华社325)

  将两篇报道作如下比较:

  新闻背景:前一篇报道的新闻背景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地铁站和文化公园地铁站329日上午接连发生自杀式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38人死亡、 64 人受伤。俄罗斯情报机构初步调查显示,制造这两起爆炸袭击的是两名来自北高加索地区的女“人弹”。后一篇报道的新闻背景是,323日早上724分,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重大凶杀案,55秒内13名小学生被杀,其中当场死亡3人,送医院救治10人。制造这起惨案的凶手是一名医生。

  时间:都是惨案发生的第二天。

  人物:前一篇报道中的人物是乘客,多数是大人。后一篇报道中的人物是师生,多数是小学生。

  节选部分的要点:前者强调乘客们感到紧张,非常紧张,后者强调师生们情绪稳定。

  结论:中国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超过了俄罗斯的大人。显然,中国人比俄罗斯人坚强。

  写到这儿,又想到几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说了大意如下的话:一天,他看中央电视台四频道的节目,内容是台湾地区的物价上涨了4.5%,台湾人说,活不下去了。随后,他转到一频道,巧得很,也恰好在说物价问题,说大陆物价上涨了6%,而几个市民在接受采访时都说,对于物价上涨他们能够承受。由此,我进一步得出结论:不仅中国人比外国人坚强,而且中国大陆人比台湾人也来得坚强。

  果真如此吗?我们再看看南平事件发生后的一些报道:“由南平市 35名心理咨询老师组成的南平实验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心理干预小组已经成立。福建师范大学15名心理学老师、福建医科大学6名心理学老师也来到了学校,共同为实验小学师生开展心理辅导。”这段话说明南平小学的学生们情绪还没有稳定,他们需要心理救治,他们并不是“坚强如铁”。

  同样,物价上涨6%,大陆人会都能够承受吗?恐怕未必。至少一个月拿千把元退休金的退休职工难以承受,下岗工人难以承受,生活困难的家庭难以承受。

  我不明白记者为什么总要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大陆人说得如此“坚强”,好像无论是发生大地震,发生特大事故,发生群体性事件,他们都能平静如水。或许在记者看来,这是在歌颂中国人,而在我看来,这是在贬低中国人,表面上在夸中国人坚强,实际上在说中国人麻木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308694.html

上一篇:为何又是小学生?
下一篇:讲座提问之我见

5 曹聪 陈安 陈永金 侯振宇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