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ntor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intor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研究生

博文

(一)陌生而又激动的入学报到

已有 3233 次阅读 2010-4-8 16:3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入学报到

说来寒碜,来中石大报道乘火车是我生平的第二次乘火车。我还清楚地记得为了得到并不容易拿到的车票,父亲还托四叔在大同市买票,尽管如此,依旧是没座(K256由宁波到包头)。更为搞笑的是上午八点我和老爸从县里到了大同,中午在四叔家吃晚饭稍作停顿后,下午竟又乘着那车从大同返回到天镇。

之所以把这段纳为回忆录的首段,是因为我和同行的父亲竟在这列车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直到凌晨三点到了天津西才有了座位,这一切皆因为那列车人太多了,多的连着列车上的服务生都不过来买东西。就这样,站了12个小时不说,还饿了12个小时,从家里带的东西也不想吃,而列车上的东西又由于太贵没有买。这是我很心酸的一段经历,我把它深深地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首先要感谢父亲这么艰辛的陪我,当然连着心的还有家中的母亲。我家的电话是2004年才装得,那也是出于家中考虑我那年能走学校才安的;其次是又一次地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困难,这样说是因为本来离开家就心情不畅,再来个12小时的折腾。我当时心里就想:究竟这天是怎么了?竟这般地玩弄我,同时另外一个念头又萌生出来:我堂堂七尺男儿,这些东西又算得了什么?也许只不过是看到父亲跟着受累心里难过而已。

总算凌晨六点到了济南站,签了到东营的车票,在车站的外面有和父亲足足等了一个上午,期间吃了点家里的小吃。我也买了份报纸来消遣时间,而父亲早已睡着了。当他醒来时,我还不停的叮嘱父亲怎么购票,怎么候车。他抿着嘴对我说:“我知道。”也许你们会很惊讶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我的父亲是个只上过小学二年级的人。我心里也想:对啊,他尚且有这么出色的儿子,老爸当然没问题了,嘻嘻!

我和老爸下午三点终于到了东营,但是很失落的是那个火车站实在太破了,破的比不上我们县城的车站。我们共同乘着106到了石大西门。哇!终于到了学校,终于到学校了!

我也不知道从没到过山东的老爸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连小学也没毕业的他踏进大学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我只知道当时的我走在老爸的身后暗暗发誓:爸,你在土地上创造了奇迹,我在这里创造奇迹!

跌跌撞撞得到了学院的报道处,由于我们来得早(200592启程,93到校),迎新的队伍刚刚准备好。我市首批学生,在学长们的热切帮助下到了现在的235寝室。学长们走了,我用法的卡给远在家中的妈妈打电话说:我们父子平安到达了,现在在宿舍! 当然,我和母亲聊了很长时间 ,其他的我也忘了,只记得电话那头的母亲催父亲赶快回来,家里还有事,因此在宿舍里洗漱完毕后,我们父子都很快地入睡了。

这里插上我记忆的一幕:当学长们走后,父亲就到水房的水龙头上喝了口水,结果可想而知,他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但左后还是硬着头皮把水咽了下去。还来上一句:这里的水真不好喝

第二天早上,我和父亲到火车站买了到济南的车票,我还是不放心的叮嘱了父亲要在济南和北京西站的注意事项。父亲上了车,列车开走了,我鼻子一酸,乘着106又回来了,晕头转向的回到了235.尽管如此,我晚上还是睡不着,因为担心父亲,直至第二天我从电话上得知父亲已平安到家时才心安了。至此,报道结束。

感言:在我心里,父母比我生命还重要。不但是由于他们赋予了我生命,更有于是他们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永远认为:尽管我的父母是农民,但是他们是最优秀的,至少是最优秀的农民。我永远也比不上他们,即使以后我从了政,在我心里还是比不上没有任何政治身份的父母。曾经的我叹息过我的身世,为什么我身在这样一个家庭。离开家我才知道,我最庆幸的还是生在了这样一个家庭。因为我的父亲他从小丧父,接近于目不识丁,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成家立业,而且能养活一家人,在我眼中就这个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更不必说他的那些诸如诚恳、勤劳、待人真心、无私奉献等数不尽的优秀品质为我所远不及。而我的母亲,却更是优秀的我从他身上竟找不出半点缺点。更为奇怪而且自豪的是:我和父母心心相通,而相通的方式就是做梦。通过梦,我能大体知道他们的近况。通过梦他们也知道我的情况,这是我最奇特的本事之一,我相信好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陌生而又激动地报道,至此稍作停顿。陌生,是因为旅行等一切对我和父亲而言都是陌生的。好多东西我们父子都是通过鼻子下的嘴才到东营的。激动呢,是因为这一程,父亲给了我太多的触动,这些出动无法用言语表达,只好在我的记忆深处留痕,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我是那么幸福!!!

篇一至此结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9711-310065.html

上一篇:大学生活回忆录

1 罗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