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教授“換妻”之辯:有些人应補邏輯課

已有 2575 次阅读 2010-4-12 20:53 |个人分类:时报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 教授, 夫妻, 逻辑, 换偶

曲津華

剛剛看了鳳凰臺今天的TIGER TALK欄目,里面是關于“南京教授換妻”事件的現場辯論,對其中某些論者的說事方式不以為然。

首先應該澄清,“教授”其實是副教授;“換偶”的是他人,該當事人馬副教授是單身漢,只是參與者;事件是“换偶”而非“换妻”,这里不能歧视男性。所謂“教授換偶”純屬媒體對事件的不當簡化。也因其簡化,所以流傳甚廣,理性者應明辨。

作為近期的熱點新聞,對這個事件也算是有些關注,此前對李YINHE教授的言論多有認同,這次旁觀其親臨現場和發言之後,更加贊同其觀點。不管是社會還是辯論現場,主要的觀點分為截然不同的兩派,即換偶有罪和無罪。看了這場電視辯論后,開始同意李教授的無罪說,理由和看法陳述如下。

第一,換偶是筆者直感上不可接受的事情,但有罪在哪里和无罪在何處,之前還是不太吃的準。經過旁觀,覺得其屬於無罪,但可受當今的道德所譴責。

第二,李教授是國家級社會科研機構的學者,有國際視角,以前因其言論受關注而時常去看其博客,比較欣賞。但這些并不構成我此處的贊同理由,當然也不包括其丈夫是我喜歡的王小波作家。自己贊同的是其學理縝密的分析,也認為其判斷性行為合法性的“三要素”——自愿、無傷害他人、私下進行——是站得住腳的。她關於人權包括了人支配其身體的權利這個判斷(大意),也覺得有道理。

第三,按李教授的理論,換偶沒有受害人,所以是無罪的,自己也是認同的。因為沒法不認同。

第四,也非常贊同同樣寬容換偶行為的無罪派學者北京林大的方所長,感覺其論點論據是句句在理。譬如,不能用多數人的道德觀去規制少數人的道德觀,因為道德是相對的,也并非只有一個,更非一成不變。世界是多元的,不能用多數人的想法扼殺少數人的言行。多數人的想法未必正確,比如對待艾滋病人,就需要少數的社會精英來倡導社會公眾去善待。

第五,有罪派的觀點之一是,不懲處就會泛濫,社會就倒退到原始社會。這些痛恨換偶的人包括北京律師雷先生和中山大學魯女士。這個理由疑似牽強——如果很多人逐漸接受它,不正好證明其有存在的一定合理性嗎?另外,你們怎么知道一定將有很多人要學“壞”呢?依據是什么?猜想肯定不是科學的態度。

第六,有罪派的觀點之二是,存在受害者。他們也承認當事人不是受害者(判斷一個事是否有受害者,不是說偶然某人受害了,而是要有一定的統計樣本。因為所謂換偶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並非個例,常態參與者未報警,足以說明沒有受害者),但堅持認為社會是受害者,理由是多人同時進出馬教授的家,影響了鄰居。這個邏輯很可笑,李教授反駁到,很多人進出一個家居很正常,反對者如何判斷這些人是去吃飯還是同學聚會?如果鄰居沒有聽到和看到,那懷疑的是什麽呢?憲法保護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國際通識是“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即使警察也不能隨意進入私宅,除非有可疑行為并有上級批準(延安的夫妻看黃碟案件被抓就是警察多管閒事一例)。不能因為聽說有換偶這個詞,又看見多人進入同一住宅就說危害了社會,這個邏輯好像說不通。這種事情,好像證據很難確定。行政資源歷來就緊張,警方是不是要接這樣的警,實在要好好問問納稅人。公權力是否要如此地介入私權領域,也是為警者該謹慎考慮的。當年東德因十分之一的人口涉及告密而被世人稱為告密之國,後來倒臺也與此變態體制不無關係。若我們的國民被鼓勵看見多人出入民居就報警,那國家將成為什麽樣子?

第七,有罪派的觀點之三,是夫妻要忠誠,要換偶又何必結婚。這個觀點是一位八零后女觀眾提出的。看來她對人性的認識還有點初級。人之復雜多變非遵循任何預測和規律,她的人生還沒成熟到份,大人們只好付之一笑。

第八,有罪派的觀點之四,是其違反公序良俗,來自一位社會學老學者和一個職業不明的老大媽,這個論點也被批倒了。批倒的理由是,公序良俗是相對於時代而言的,民國年代連自由戀愛和大街上拉手也是違反公序良俗的。換偶是否對錯先不說,對是非不太分明的事物有寬容態度才是最重要的,至少不能以自己的喜好當作公序良俗去要求別人。

第九,有罪派的觀點之五,是其違法了,觀點來自那位北京的雷律師。這個理由很可笑,其竟不知法律乃凡人所制訂,非老天賜予。雷律師也許忘記了法律的修訂是個常態,而且事實上也有“惡法”的說法,比如害死孫志剛的流浪人員收容法以及害死很多人的城市房屋拆遷法規。

第十,有罪派和無罪派也有一個共識,就是都認為換偶行為是不好的行為。兩派的區別是其是否入罪。

從整個現場辯論的走向來看,雖然大多數人如我般并不認同換偶,但也沒有什麽定其為罪的理由。現場有心理咨詢師提出人人都需要多一些愛,對這些人也是;有夫妻交友網站主辦者指出,她所看到的夫妻交友并非都是為了性,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有一段時間的情感交流,也並非都是多人同室,這或許可以扭轉社會上很多人對這些人的遠距離猜測和主觀性判斷。最后那位首都師大心理學研究所的楊所長,對換偶是持批判態度的,但其論據卻似不夠充分。他在承認了換偶者內部沒有受害者的同時,臆想其中有些人的心理是受到傷害的。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既然總有人做這個事,又沒有人報警,有些人的心理受傷不是其自找的并可以承受的嗎?他希望這些人,重的去精神病醫院,輕的找心理醫生,他有資格說這些人嗎?誰給了他認為人家有病的權利?

總之,一場辯論看下來,發現很多人的辯論邏輯有問題,主要是在痛恨換偶的有罪派一方。本來他們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反對的理由和觀點,但這些理由和觀點是如此邏輯混亂和單薄,讓旁觀者竟紛紛倒向了寬容換偶的一方。本文的結論似乎是,中國的教育在邏輯學方面是個非常大的短板,問題很嚴重,包括某些高知高齡人士的邏輯思緒,都讓人不敢恭維。另外,對這個尚未判決的涉及22人的“換偶案件”,不太看好判決結果,極可能是比較寬容的,否則會很尷尬。用燙手山芋來形容這個案件,對相涉的法院法官來說,怕不為過。因為,刑法中的聚眾淫亂罪,是否成立本身就有爭議(公開場合的“淫亂”已有其他罪名可涵蓋,非公開的“淫亂”很難取證和定性,甚至“淫亂”本身都難以確定)。以當今的多數人的道德觀,譴責其已經足夠。在這個事情上,除了奉勸其不要傳播疾病和保持私密性之外,社會能做的實在很有限。還要提及的是,現在的有些公辦電視深夜節目也很黃很暴力,倒是應該由公權力大力介入來予以取締,這才是出力又討好的行政。

2010-04-11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311384.html

上一篇:計步器應該成為現代人的隨身必備品?
下一篇:用數碼相機拍攝電視劇,feasible!

3 盖鑫磊 iwesun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