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Beaut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stin 关注于信息可视化和交互技术:)

博文

使用科学网博客感受

已有 3261 次阅读 2010-4-20 04:17 |个人分类:R&Others|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博客, 设计, 科学网, 建议

最近注册了科学网的博客,这是一个实名的博客群,面向的是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就博客的内容而言,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博客群。但我个人认为,就可用性而言,科学网博客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

以下的一些问题是我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分先后,会不断添加。
1.不支持所见即所得的外观设置。现在网站支持两种外观样式的设置。一种是自定义的风格模板,另外一种是通过设置颜色或图片参数进行外观设置。两种设置都需要在确定后才能预览效果,如果对设置后的效果不满意,还需重新设置,不能很容易的返回到原状态。
2.没有版式的概念。下图是新浪博客在自定义外观的时候提供的版式的种类,而科学网博客只提供了默认的版式(应该是图中最左边的一款)。



3.对文章编辑的功能不足。网站对文章编辑提供了两种模式:普通模式和编辑器模式。普通模式就是直接编辑;编辑器模式即使用html语言对文本进行编辑。对第一种模式而言,网站不提供基本的文本编辑功能,如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等。而且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的时候,会有很明显的bug。
4.文章的自动保存功能有限。不提供对非草稿文章进行自动保存,对草稿内容如果需要自动保存,需要用户设定自动保存的时间。个人认为,自动保存功能应该是随时进行的,也就是用户任何有意义的编辑后自动保存,否则很容易因为网络故障导致信息丢失,这是用户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记得有个同学在抱怨,每次提交的时候总是先在notpad里写好,然后才敢粘贴进来提交)。(当然,网站现有的设置可能是因为实现机制的问题,我会在后边就我所掌握的知识来提供一些实现方面的建议)
5.文章管理和分类功能不足。文章分类功能简洁明了,但删除功能很危险,网站对删除操作的后续操作是删除该分类下的所有文章,这显然是相当危险的。我认为比较健康的操作应该是提示删除后删除分类,将该分类下的文章转移到默认的目录下。另外,对文章的各种修改都需要通过点击"修改"后进入编辑状态进行,但是如果想要修改文章所属的分类,完全不需要进入编辑状态,直接从文章的列表中进行修改即可。
我使用csdn的技术博客,很喜欢里面的文章分类功能,介绍一下供参考:分类由用户创建,并设置“可见|不可见”状态;每篇文章可以指定多个分类,每个分类都可以单独过滤文章。

6.刚刚发现,不支持png格式的图片上传~~

7.在"文章管理"、"友情链接管理"、"草稿管理"等功能界面中,第一栏属性为ID。对于用户来说,这个ID是没有意义的数字串,我认为该属性完全可以删除,或者以一个更为有意义的数字来代替(如1,2,3,)。
---
网站使用asp+javascript技术开发,满足博客绝大多数的功能需求。在技术上,参考使用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技术来实现局部刷新,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上述自动保存问题;各种开源的文本编辑模块,可以帮助完善网站的文章编辑功能。
对于1,可能决策者因为网站的定位等问题不提供各种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对于5,则属于设计上的问题,尚需讨论且见仁见智。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4954-313928.html

上一篇:开博第一篇

5 姜鹏 鲍海飞 唐常杰 焦宏远 waumo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