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n 同济大学数学系,风险管理研究所

博文

淌过博物馆 - 11.巡回篇 精选

已有 6325 次阅读 2010-4-22 06:42 |个人分类:淌博物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巡回, 雍正, 淌过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馆藏宝物。有些宝贝就是自己的名片,吸人源和镇馆之石,更重要的,这些宝贝就是人类的财富。
 
然而博物馆又是一个静立的地方,即便现在的交通使得地球成了地球村,能够欣赏到这些宝贝还是极少数人。还有一种情况,与一个相关的主题的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如果有可能将它们集中起来展出,所得到的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为了文化交流,为了普及知识,为了增进教育,为了推动研究,博物馆的之间的联合、互换、巡展就应运而生了。
 
很多博物馆除了长期固定展馆,还有短时换动展馆。这些换动展馆常常就是巡展的地方。这些展览有时是为了一个主题,有时为了呼应当地正在举办的文化活动,有时为了纪念特定的日子,有时为了约定的文化交流。这样的展览一般不大,但展品有时很珍贵,而且一般要收费。想想也是,搬运珍贵文物很费钱哦。不过巡回展都是有时间限制的。
 
我虽然跑过很多地方,也淌过不少博物馆,但不敢说看过博物馆里的大多数展览。因为巡回展览也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时常变换,比固定展览要多得多。参观博物馆顺带参观在那里的巡回展,多少有点撞大运,逮到什么看什么,当然也有时候对所展内容毫无兴趣。更多时是看到一些心仪的巡回展览的广告而不得去,那种搔心挠肺的感觉真不好受。当然我还是看过一些精彩的巡回展览,例如,我在艺术篇中提到的印象派画展。我们知道印象派的画散落在世界各地,还不断地在拍卖行被拍卖,把他们集中起来真是不容易。然而这个画展却基本做到了。在那里我们看到莫奈各个不同时期画的莲花,以此可以设法触摸画家的心路历程。还有同时期其他画家的大作,来比较他们之间的风格、影响和成就,真是大快朵颐。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日俱增。我们的兵马俑已经驰骋到世界各地。我在爱丁堡也参观过中国皇帝皇袍展,也很有意思。不过在本篇中,我着重介绍的是我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参观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去访台湾时,我很荣幸地赶上了这个大展。
 
因为历史的原因,故宫的很多最珍贵的文物被运到了台湾。尽管这种搬运多么艰难,却事实上造成了文物和其所属地的分离。就像大量的美丽树叶飘零离树,树显得不那么繁茂了,叶子也没了气势。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树干和叶子只能互相隔海遥望。所幸得是,海峡两岸终于架起了桥梁,而桥梁的中坚正是文化交流。很自然的,两岸的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也就冲在第一线。雍正大展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两岸故宫博物院在经过一个甲子的分离后第一次联合携手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为了这个展览,北京故宫博物院提供了37件珍贵文物,上海博物馆也提供了珍品。这个展览从去年10 月到今年1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雍正帝朝服像,国家一级文物,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雍正大展向北京商借的第一号文物,成为大展的广告画。展览中,这像还制成了动画,雍正的手动起来了。图片从网上摘取。
 
走进展厅,我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是雍正?雍正远不如他爹康熙和他儿乾隆来的成就高、名声好,他45岁登基,在位13年也不长,但他的传说和疑点要比前后两位多得多。民间流传矫昭篡位、玩血滴子、神秘死亡等稗官野史,雍正给人以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印象。这也许就是切入点吧,让人们有机会走进这位问题皇帝,探索的兴趣会大增。不过我看到一次访谈节目,两岸故宫院长接受了王刚的采访,提到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两岸故宫跨海团圆”。两岸故宫的院长共同讲述了六十年前文物被转移到台北故宫的过程。当主持人王刚问起为何选定“雍正时期的文物”作为活动主题时,院长提到了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两岸的热播,不过我想这是为了讨好老百姓的随词。收藏有素的王刚认为“雍正时期”的艺术品比“康乾年间”更加典雅精致。事实上,海峡两岸的故宫都没有举办过“雍正时期”的艺术品展览,虽然台北已展过乾隆大展,但雍正大展缺乏许多关键展品如画像。所以两岸故宫最终确定了这个主题。两岸的联手使这个展览丰满生动。
 
展览内容分成“雍正皇帝的一生”与“文化与艺术”两大部分,展出的246件文物涉及档案、史籍、地图、肖像、绘画、书法、瓷器、古玩等,还用了许多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展示雍正皇帝的文功武治和生活品味,深入解读这位皇帝,试图“告诉你一个真雍正”。然而我在想,就这些文物,真的能告诉我一个真雍正?我还是雾里看龙,只是比那些无厘头的传说离这位传奇皇帝近了些,当然还是若即若离感到了他的能干、勤政、严历和趣味的一面。这也让我想起胡适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雍正在各种电视剧里早被打扮成了各种怪模样。
 
这个展览中最重要的展品恐怕就是“康熙遗诏”。野史说,康熙传遗诏要“传位十四子”,结果被皇四子雍亲王添笔加划改成了“传位于四子”。不过真正的遗诏上书:“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扫清了历史疑云。
 
展览中有13幅图的“雍正行乐图册”中,雍正装扮成钓寒江雪的蓑笠翁、采菊东篱下的南山农、抚高山流水的雅琴士,骚文吟诗词的读书人,传经颂佛主的藏喇嘛、丹灶初开火的仙道士还有假发刺老虎的欧贵族等等让人忍俊不禁。这些不同装拌中展现了这位严苛皇帝有趣、幽默和恬淡的另一面。那时还不能拍照,不然好秀的雍正一定会出本写真集。在“雍正像耕织图册”中,将耕地采桑的农牧渔人都画成了自己和老婆孩子的模样,颠覆了皇家印象,体现出雍正关心农桑和对男耕女织平民生活的向往。而展出的一方珍贵的“为君难”印玺则反映了雍正高处不胜寒的颤栗。还有雍正的墨宝,其御笔书法浑然大气,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文字、喜好和收藏都折射出这位皇帝有着极好的教养、高雅的品位和独到的艺术鉴赏力。展览还有大量的御批折子,证实了这位勤勉的皇帝在廉政清吏方面的努力。
 
这次展览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精彩案例,也是一个良好开端。我最盼望的是台湾的文物回到北京的故宫,常回家看看,让这棵文化大树重新长满珍珠玉叶,丰满葱郁,光彩照人,摇曳生姿。就算短期巡回,不也就是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吗。这一天想来不遥远了。
 




博物之旅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46-314745.html

上一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的出师宣言
下一篇:今晚,世博烟花灿烂

17 武夷山 王桂颖 郑融 曹广福 罗帆 何士刚 曹聪 卜王辉 刘立 吕乃基 杨芳 张天翼 魏玉保 陈湘明 鲍海飞 饶海 王放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