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过火仪式识火灾 精选

已有 5325 次阅读 2010-4-23 01:38 |个人分类:特种消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普, 火灾

过火仪式识火灾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158年历史、号称台湾北部最大的“过火”仪式,421日在大园乡福海宫登场,来自45座庙宇的信徒赤脚、吶喊、扛神轿依序冲过金纸火海,场面惊心动魄,吸引近千信徒、摄影爱好者围观拍照。

158年历史、号称台湾北部最大的“过火”仪式,21日在大园乡福海宫登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从事消防多年,也算圈内人,可以看出游戏的窍门所在。说出来,就不好玩了,但从认识火灾的角度,可以认识火场的危害,还是可以分析分析的。

世上所有的燃料,大体可以分为热厚性和热薄性两类,如果可以立即点火的,就是热薄性;否则,就是热厚性。热薄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材料很厚,娱乐场所的保温隔热材料,看上去很厚,但很容易点着,就可以算作热薄性,因为热量无法向内部传递,保留着物质表面的结果就是升温快,点火容易,比较危险。国内发生很多次PU泡沫着火事件,如深圳舞王大火,其物性特征是非常显著的。热厚性的物体通常向内部传热,所以表面蓄热慢,升温慢,所以比较安全,不易失火。现代社会的火灾风险增加,不仅仅是因为燃料种类增加,还有改变了物质形态,导致蔓延的危险增加的传热风险。

回到台湾的过火仪式上来。为什么要用金纸银纸呢?热薄性材料,点火快,放热峰值高,看上去精彩。但峰值过后,缺乏后续燃料,因此冷却也快。表面上看燃料成堆,但由于纸张的折叠结构,导致真正的燃料负荷并不高,不足以加热地面,所以跨过去是危险不大的。

多年之前,有人在网上争议邱少云的枪支为何在火场不走火的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传热问题。如果枪支是架在空中,下面用火来烧,很容易引爆弹药,因为能量集中释放且蓄积不散。但如果枪支平放在地上,加热就需要考虑地面这个边界条件了,把地面加热到弹药爆炸的温度需要很多能量?而且,火焰看上去温度高,那不过是高温气体,比热小,热量蓄积小,并没有多少能量,不足以引爆地上的枪支。

如果不慎失足跌入火场,又如何?你把纸张撑起来的立体火焰踩灭了,但大地是冷的,所以,如果有受伤,那也不过是表面皮肤的一点伤害,因为踩灭的过程很迅速,没有多少能量的蓄积到你的皮肤上。对于宗教的信仰和奉献的心情来说,这点皮毛之伤算不了什么。

所以,看上去危险的火灾,不过是强度高,而真正造成危害的火灾,是总接触能量高。两者之差别,在于接触时间的长短。外行看热闹,只能看到释热的强度,内行看门道,必须看到能量的有效蓄积。

有道是,一团金纸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熊熊火焰似可怕,能量蓄积终有限。外行热闹在强度,内行门道看累积,人生苦短如燃烧,慢腾腾地易成功。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315128.html

上一篇:世博盛会防踩踏
下一篇:学生作假之我见

3 武夷山 盖鑫磊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