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沐梦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riochen 蝶梦庄周or庄周梦蝶?纠结......

博文

又见砍人--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已有 3458 次阅读 2010-4-29 23:29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教育公平, 砍人

又见砍人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也许是   不着边的思考

今天又听到砍人的消息了,又是无辜的孩子们遭受了这疯狂的伤害。不仅惶然,我们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疯狂之举,把大刀向无辜的孩子头上砍去?社会的道德底线,在这物质已经颇为丰富的世界里,却沦丧到了如此境地?!

所谓的高房价,所谓的穷二代与富二代,所谓的蚁族,今天,说实话,我没有联想到这些问题。我想借此机会,借这个话题,谈一个似乎没有什么人关注的问题-教育问题,教育公平问题。

记得本科的时候,一门选修课的老师给我们阐述过一个问题,主题是:社会阶层的流动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在封建时代,科举,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于是,读书,成了寒门学子流向上层社会的最主要途径。现代社会,曾经的高考,也是社会流动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梯之一。而现在,农村的孩子,似乎已经没有了活路。

70年代末,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一个县里要是有谁考上了大学,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面对的是无数羡慕的眼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80年代末,差不多才逐渐变淡。那个年代的大学教育,是没有什么学费的,(听说的,俺也不去考证了),而现在的农村,考上大学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大家觉得,大学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能很穷,可能很无用。这说明了什么?对于农村人而言,大学,已经没有啥子吸引力了。他们不是看不起大学,也不是觉得大学真的无用,但是,相对于高昂的培养成本,极低的回报使他们放弃了给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我不讲什么统计数据,我只讲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我小学的时候,大概是95年那阵子吧,听到的,都是某某考上了大学,多么多么厉害,那个某某,就是我们的偶像,连某某小时候的性情,都成了家长教育我们的标准案例。中学的时候,98年左右吧,听到的是,某某现在在外面混的多么风光,给他爸爸买了什么好东西之类的,当时,学习好的孩子,还是很招人待见的。01年高考,我考取了XX大学,不是清华北大这样的,也不算太差,还算说得过去。我们那一年,学费涨了,是5000/年,对于一个一般的农村家庭,这个数字,无疑是巨大的。当时,已经有了一些不良的风潮,说现在这么辛苦,供一个大学生,也不知道值不值得。幸亏我的父母是非常支持我念书的,说是女孩子更要好好念书。等我念硕士时(06年),再回到家,人家已经开始问了:哎,你毕业了吧?我说:还在念。人家就说:啊,怎么还在念啊?一脸很惋惜的样子。然后回头就说:哎,你看那老谁家的小谁,傻乎乎的还在念书,现在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了。然后大家又开始讨论谁谁打工挣了多少钱之类的。

这些年,我们村里的小孩子,考上好学校的好像日渐减少了,我的弟弟,也去了我们省会的一个三流学校。似乎,很多年前,某某家里很贫困,学习多么刻苦,然后考上国防科大这样的话,提起的人,已经不多了。村里的妈妈们,已经忘了拿这些榜样来教育孩子了。我听到的是,某某毕业了,还没有找到工作,现在在修汽车之类的话。那些没有找到好工作的大学生,倍受压力。是的,他们,拿什么跟别人竞争?他们的基础教育,是多么薄弱,小学里,是不会有英语课的,初中的英语老师,连发音都很不标准,高中时,面对的,终日是寒窗苦读,然后,终于考上了一个一般的或者是更差的大学。大学里,他们茫然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眼界,和城里的同学没有办法比较,特长一栏里,多数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填写,他们的Chinglish,真的不怎么能拿出手,他们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品牌,他们也不了解所谓的时尚,他们,与这个新的世界格格不入。

也许,你会说:一颗好的种子,到那里都会长成参天大树。这句话,我部分同意,是的,不管怎样的逆境,都有可能塑造出伟人。理论上说,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事实上,更多的时候,过多的苦难,会压垮一个人。他们开始适应新的生活,开始学会适应城市的一切,但是,他们还是要节衣缩食,他们只能去发展那些不需要经济支出的爱好,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需要,他们的生活,仍然是扭曲的,(这个可能有些言重了),但是,不得不说,他们,因为经济的原因,发展再一次受到限制。毕业了,他们,由于开学时的羞怯或者其他原因,大多都不是社团活动的佼佼者,也大多没有什么“鸡阿姨”之类的成绩,而毕业的简历,也随之逊色不少。也有找到不错的工作的,一套房子,使他们被压得死死的,生活,可能对于他们,只是生存而已。农村的80后和90后,大多承受着太多的压力。

当这一切现实,成为人们亲眼所见的悲剧时,最朴实的中国农民,多数放弃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想法。其实,我相信,他们的心里,仍是清楚的知道,接受大学教育,是多么的有价值。只是,这个价值,需要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虽然,国家有很好的助学贷款政策,虽然,有那么多的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但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如果城里的孩子们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始双语教学,开始教授音乐和舞蹈时,农村的孩子们,却还在一成不变地只学习语文数学,十几年过去了,当这些孩子在大学相遇,(能相遇的还得是幸运儿,得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学习,然后和城里的孩子们考到同一个高考分数线之上),这些农村孩子的竞争力,最起码是初期竞争力,还是令人担忧的。况且,父辈人际关系的积累,在这个找工作难的时代,也得到了重要体现。而这些农村孩子,在自身竞争力不足,外部条件也不足的情况下,怎么去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我不否认,也有非常优秀的农村孩子,非常成功,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到了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而现在,在大学生中,农村来的孩子比例却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在城市,大部分人家的孩子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部分的孩子都接受了大学教育;而在农村,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孩子都去打工去了。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导致了这样一个现象:农民的孩子,还是农民。(当然也有教育之外的其他问题,但是,我始终认为,教育公平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教育才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最重要的途径。)这样,社会阶层的流动,就变得异常困难。而一个缺乏阶层流动的社会,其前景,不免令人担忧。阶层流动过于困难,就造就了部分人的绝望。对生活绝望了的人, 这个,我就不说了,绝对是不安定的因素。原因1234,我就不说了。

综上所述,其实我只是想说,我们应该想尽办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因为教育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最主要途径,教育公平了,才能有比较公平的竞争,社会的阶层才能适当流动,才能促进社会的公平,这样,大家心里就基本平衡了,当然, 社会也安定多了。

总之,现在总是出现这么疯狂的事件,我们确实应该多加思考了。而促进教育公平,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

本文是根据我的生活见闻以及思考所写,没有参考什么数据之类的,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虽处江湖之远,仍忧其民。这是我本科的时候就思考过的问题,现在情绪有些激动,逻辑可能不通,给大家的阅读造成了一定困难,致歉。同时,向俺们领导道歉,俺的家庭作业,因为这个事情,木得看文献,明天不会被问傻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73796-317795.html

上一篇:今天不学习

5 苏新华 吕喆 邸领军 张肖飞 曾新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