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那些不满现状的知识分子

已有 7154 次阅读 2010-5-3 01:53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那些不满现状的知识分子

2010.05.03

不满现状有两条出路,一条是把世界搞得更糟,一条是把世界搞得更好。

有人说知识分子天生是要批判社会现实的,这一点我也同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批判社会现实就一定是一件好事,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大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批判并不是什么好事。

历史需要回头看。过去一百多年,从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到新中国的人民政府的演变过程中,大体来讲,和平的时候总是好的,不和平与混战的时候总是坏的,革命的时候总是糟的,不革命的时候总是好的。

大概因为是做实验研究的自然科学家的缘故,我这个人思想比较反动,喜欢和看重创造与建设,厌恶革命与破坏。所以,那些喜欢革命思想和实践的所谓知识分子,一直是我最不能理解和反感的人。

他们的所谓青春、激情和理想主义,在我的世界观里面看来至多年轻时候的躁动,并没有多少真实的价值。不少人动不动就谈论和怀念年轻时候的激情、理想和牺牲,在我看来只是说明他们的人生缺乏价值和生活缺乏成就。

20世纪的历史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要把知识分子虚构的的乌托邦变成现实,只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没有任何美好的未来社会比人们能够在现实中过上相对富足和看起来平庸的生活更重要。

从科学网博客中可以看出,科学网上有很多一边对现实感到不满,一边幻想美好社会的青年人以及没长大的成年人。这本身只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并不令人奇怪。我能够做的,大概只是用自己反动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去平衡比较缺乏心智的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激进和革命思想。

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找不到出路的所谓知识分子,常常会醉心于一些激进和革命的思想。这些思想如果不能成为社会主流的话,也许会有一些好的作用。可是,如果这些人有机会成为社会思想的领袖的话,给社会带来的恐怕就不只是灾难了。

我在《专业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二)》博文中谈到过这个问题。

1968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全世界的学生运动度进得如火如荼,Moore的母校Berkeley和我曾经留学的Columbia是当时最热闹的地方。当时Intel公司刚创建不久,针对学生运动和全世界公共知识分子的“造反”思潮,Gordon Moore当时有一句非常“反动”的名言:

“There is probably more revolution created and made inthe laboratories and the people working in this industry than came out of the revolutions that are going on in the streets. ”

《专业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二)》博文链接:http://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10612

那些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找不到出路的所谓知识分子,常常会鼓动人们关心社会实践,鼓吹所谓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实践和公平正义没有错,可是那些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找不到更多出路的人鼓吹的社会实践和公平正义常常很成问题,而且往往会非常有危害。我不想对这个问题进行严密论证,我只希望人们去看看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国的历史,看看那些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找不到出路的所谓知识分子们究竟宣传和鼓动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又带来了什么样的严重社会后果。

当然,我并不认为知识分子都需要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去找出路。我只是希望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那些不能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去找出路的所谓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多数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最简单和最重要的道理是:一个讲良心和公平正义的知识分子,并不比一个讲事实和常识的人更有价值。而事实上,满口良心和公平正义的知识分子,传播的常常都是否定个人价值、否定财产和公民权利,以及否定知识和创造的价值的邪恶思想。

具体到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体制,我不认为学术界和教育界中经费和权力的分配本身是多大的问题。学术界和教育界真正严重地问题是普遍缺少能够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找到出路的人。科学网上充满了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出路不好的人的意见,而且还能够得到更多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出路不好的人的附和,这其实是很成问题的事情。

我从来就不相信很多人所说的如果有更公平和更宽松的学术环境,或者更多的研究资源自己就能更好地做学问的鬼话。很多人不是坏人,也不是缺少能力的人,但是我相信任何真正有学术经验的人都会很容易地判断出很多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够靠自己独立地做出更好的学问,不管给他们多么公平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或者多少研究资源。中国的学术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不是要去淘汰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而是要去淘汰那些没有弄虚作假但却缺乏创造性的人。因为后者人数更多,如果让他们去做独立的研究工作,浪费的社会资源更多,造成的混乱其实更严重,而对他们自己的将来更没有什么好处。

总而言之,知识分子普遍在书斋和实验室里面找不到出路,又普遍地不满现状,对于社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我相信太多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一大公害,因为他们是不负责任的激进与革命思想的社会载体,他们普遍的乌托邦思想会催生极权和独裁,以及对与社会秩序和创造力的严重破坏。

总之,一味地不满现实,却并不关心这个世界是变得更糟还是变得更好是不行的。我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科学网上的年轻朋友们,能够坚持去书斋和实验室里面找出路,而不是关心太多看起来常常会令人激动的社会上的事情。

这不仅对社会有好处,对自己更是有好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76-319050.html

上一篇:外国专家李敦白
下一篇:美国正教授的文章与引用数

11 陆绮 赵星 蒋永华 李燮 罗渝然 张文庆 贾伟 丛远新 侯振宇 littlejoy WeiBin628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