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大学校长论坛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剖析?——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 精选

已有 5730 次阅读 2010-5-3 11:26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大学校长论坛, 一流大学建设

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5月2日在南京开幕。这是自2002年首次举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以来的第四次会议。前三次均“成果丰硕”:每届都出版两本书《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和《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来自9个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150余所知名大学校长将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创新、质量保障与评价、绿色大学建设、大学与企业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
虽然刚开始一天,但中外校长的真知真知灼见就跃然纸上: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先生认为:“创新是自然的事,开始的时候首先需要有怀疑的态度,怀疑的态度是创新的开始。”
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哈米尔顿认为中国的学生缺乏自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缺乏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
美国耶鲁大学理查德•莱文则直言不讳地说,目前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最缺乏跨学科的广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美国的高校普遍采用通识教育的模式,本科的头两年学习中对各种学科都有所涉及,后两年才选定主科。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认为,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卓越是大学的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希望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实现卓越。
如果再对照一下前三届这些大学校长的发言,我们会发现,他们委实讲了很多大道理,这些道理现在已经为中国校长甚至普遍的985大学教授都已明了。我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践剖析呢?
如果是理论探讨,那么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学术争鸣,是“纸上谈兵”,这种探讨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理论启蒙。这方面我们已经受益了。自2002年首届中外校长论坛以来,我们的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已经引进了所谓的“国外先进经验”。主要有三:第一,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大师。这虽然不是什么先知,因为我们的梅贻琦校长在1931年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就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第二,学科建设为龙头。现在这句话成了中国各大学的名言了,也成为规划目标之表述了,好像唯有此,才能体现大学之道。可这更不是新东西。第三,实施“通识教育”。这几年成为中国985大学的一个时尚,各式各样的通识教育学院如雨后春笋。如是之识,在中国更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梅校长的“大学一解”,其核心一个内容就是通识教育。
更为奇怪的是,这些东西到了中国就走样了。第一,一流大师成了招牌、成为符号,而不是一种教授、教师了。他们需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待遇,可就是不出一流成果,到中国后也逐步走向了行政化。很多人都走上了领导岗位。而在国外,二者之间一般不搞太多兼职的。莱文校长主政13年,就没有带一名研究生、没有搞一个项目。而我们的大牛们,不仅项目多多、而且经费多多、人脉多多。如此进一步引起了中国大学教师的不公。第二,通识教育成为口号。所谓我国现在的通识教育,大体上是把他们集中到一个学院中,名曰书院式教育。然后进行一些所谓的通识课。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大部分的所谓的这些通识学院,实际上实行的是精英式教育。这些人基本上以考研、考博为目的,以成为科学家为目标。实际上没有真正把握通识教育的灵魂。第三,学科建设没有成龙头。名义上的重视学科建设,拓宽学科基础,成立所谓的大部制。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多了一些领导,行政化的管理体制没有根本改变。学科建设仍在系级、院级水平上发展,真正的交叉学科并没有出现。
由此看来,我们办大学校长论坛的目标好像只停留在理论探讨、停留在论坛上、停留在随后的出书上。而我们大学中所有的一切,仍然照旧,并没有实质改变。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是我们对论坛定位有问题,我们应该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改为“实践剖析”。通过论坛具体剖析中国大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科建设,到底怎么建设?要认真吸收国外大学建设世界顶级学科的经验,从体制、制度、机制、操作各方面进行论证。再比如,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也要反思。为何我们大学教师没有了激情?为何都想从政?教师发展的真实涵义是什么?最后,通识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何我们没有了质疑、反思的习惯?国外的通识教育到底是怎样的?
真正对中国大学有益的东西应该是国外大学的案例剖析。这种剖析应该是:第一,原滋原味。即把其过程搞清楚,把其核心理念、基本做法、主要制度、机制体制等搞清楚。第二,问题剖析。要反思国外大学中先进理念的问题,同时反思我们自己的问题。不能只盯着其先进经验,实际上任何先进的东西也有其不足之处。第三,比较分析。要彻底分析清楚同一事物的不同成长规律,分析为何“桔生淮南则为桔,生在淮北则为橘”的问题。
真希望每两年一次的论坛成为中国大学改革的发动机,最不希望这种论坛成为符号,成为一种免费旅游。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9436-319155.html

上一篇:“纯精英”当政,老百姓遭殃
下一篇:象牙塔内大学教师为何甘于堕落?

5 王富 陈儒军 黄富强 左正伟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