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ing Slowly(风之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higu123

博文

秦腔——隐匿在西北大汉身后的情怀

已有 6195 次阅读 2010-5-4 13:38 |个人分类:散文天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西北, 贾平凹, 秦腔

  惶恐恐吼一声秦腔云开见日,羞答答喊一声哥哥夜不能寐。
  
  倘若再走进故乡大地,倘若在村头远远的地方就响起那忽而飘然,忽而铿锵的秦腔曲调,我不知会不会有些久违的近乡情怯?
  
  贾平凹先生在《废都》中说:“八百里秦川大地,三千万人齐吼秦腔”。这句话里或许有点身为陕西人的骄傲情节,但我要说的却是:我虽不是陕西人,但作为一个甘肃人,我依然感受过秦腔的那些曾经的辉煌。
  
  需要澄清的是或者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秦腔的人,我也和《秦腔》中的年轻人一样对于流行歌曲抱有极大热情,并以成为KTV的麦霸而自我陶醉,唱起流行歌曲甚至有点不知今夕何夕的飘飘然。
  
  而或者秦腔这门艺术正如《秦腔》中夏风所认为的那样——“这是一门没落的艺术”,是的,难道秦腔正在走向他的梦魇?
  
  现在,请允许我做一点回忆:
  
  秦腔在我的家乡,虽然不会像在陕西那样口口传唱,但作为毗邻陕西省的区域,从古至今就沿袭着秦地的风俗,我们的方言是和陕西宝鸡地区的方言类似的,而秦腔在我们那里每逢集市过庙会,都是要唱的。如今,每当谁家殁了老人,碰上有钱人家,也是要请上个自己搭建的戏班唱戏的。
  
  记得小时候,我们每个县里面都是有一个县剧团的,就是负责在全县甚至附近一些地方唱戏,大约唱戏那时候会是个很有面子的营生吧。后来,我们那里各县的剧团也都相继垮掉了。如今要想过庙会唱大戏,只能去请陕西那边的剧团过来了。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太喜欢秦腔了,但老辈子们却大都对其怀着某种情结。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喜欢看秦腔的。记得那时候,爷爷听完戏还会给我讲“薛仁贵征西”、“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直至“三娘教子”的故事。
  
  想起爷爷,我或者有些痛苦,因为虽然此刻我可以安然坐在灯光明亮的寝室里头对着电脑怀念,但当年爷爷经历过的那么多人生的苦痛却似难以永远消匿的秦腔颤音飘荡在时空之外。
  
  不知道那算不算做一个时代的苦痛,但当我看《平凡的世界》时,我感觉孙家兄弟为了生活打拼的勇气难道不是自己爷爷的写照吗?
  
  于是当我看完《秦腔》时,我对贾先生充满了感激,因为仿佛他笔下的就是我的灵魂所感悟的,那的的确确、真真实实,就是一个西北村镇的演变,那些人物的故事就是反映着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的真实生活,而那背后传递出的或者有勾心斗角、愚昧落后,但那恰是真实的。我多么想感谢这真实啊。
  
  突然想亮开嗓子,吼一声秦腔:“前边走得是高文举,后面紧随张梅英......”
  
  我又想谢谢《秦腔》,正是这部小说,他把属于我们西北人的艺术和情怀传递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
  
  现在,我试图去想象爷爷看秦腔时内心的愉悦,不知道他会不会有我听苏打绿《春*日光》专辑时的灵魂跃动。我想,大约是没有吧,爷爷他们那一辈人都是活的真实的人,那一个又会有我这种穷酸的内心感受呢?
  
  听着秦腔,写着这些话语,似是而非的,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只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秦腔在我们西北的那片土地上正火,大概那是他们所有人少有的娱乐方式。而随着我的长大,我相信那些曾经根植在黄色土地上的艺术在走向困难。
  
  但,或者那种类似嘶吼的嗓音或者就是在诉说我们内心的狂野和旷野中透露出的朴实。
  
  耳脉中依旧传来秦腔经典曲目《华厅相会》的声音,我找寻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秦腔》中关于秦腔介绍的段落:
  
  “秦腔,又名秦声,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它发端于明代,是明清以来广泛流行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一。唱腔以梆子腔板腔体为主,除有“慢板”“二六板”“带板”“滚板”“箭板”“二倒板”等基本板式,还有“麻鞋底”等彩腔腔调十余种。板路和彩腔均有欢音、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特色,深沉哀婉,欢音腔刚健有力。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伴奏曲牌分丝弦曲牌和管乐曲牌,数目甚丰,常用也有一百余首,如“小开门”“紫南风”“朝天子”“雁儿落”“柳生芽”“步步高”等。锣鼓经名目繁多,有慢、中、快、散四种类型,依其作用又有开场、动作、板头、曲牌锣鼓四种之别。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以胡琴为主奏,武场以鼓板为主奏。表演均以我国传统的戏曲虚实结合、且以写意为主,并采用虚拟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五法和一整套的程式,再加上世代的艺人的智慧运作和多方创造,形成众多“绝活”。角色有三大行十三小行,三大行为生、旦和花脸。十三小行是胡子生、老生、小生、武生、正旦、花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和三花脸。现存传统剧目三千多种,多为历史故事戏,剧中主要人物也多系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和才子佳人。最擅长搬演袍带戏、扎靠戏和“光棍戏”。组班制统“四梁四柱”,“四梁”为头道胡子生、大花脸、正旦和小旦。“四柱”为二道胡子生、二花脸、小生和丑。这些行当要求唱念做打俱精,且有各自的绝招和拿手好戏。脸谱旦角多用墨绉纱包头、贴片子。丑角有梅花、蝙蝠、铜钱和全白脸等,净脸谱色块大,起窍高,面窄额宽,图纹多变,可分为花脸、白脸、黑脸、红脸和净脸。勾黑脸表示人物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如《锄美案》中的包拯。曹操、潘仁美因其骄横、霸道和奸诈,则勾白脸。勾红脸则表示人物有忠贞英武的性格特征,如关羽。还有特殊的脸谱勾法如旦角净扮,净角俊扮,生角净扮。”
  

一些秦腔剧照,来自于网络。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9051-319587.html

上一篇:向教学楼的保安致敬
下一篇:姑娘,与你交谈的那一霎

22 孟津 陈绥阳 李丕鹏 樊晓英 李志俊 李学宽 侯成亚 葛素红 彭春艳 丛远新 李久福 乔贝贝 guohongye caohonglian wanglixia gaochuwuyuhj wanglihong1 huahuo qiaobeibei laoguo1 laoqiao yanxw6126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