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y2631

博文

论文交流之五

已有 2547 次阅读 2010-5-7 19:1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论文交流之五)

五、化石中有机物质保存的结果不同,发现了生命基本物质延续的新方式。一般的化石,是在生物体死亡之后甚至活着的时候因特殊原因被迅速埋藏,这样一来,由于较好地避免了分解者以及机械或化学作用的破坏,使之较好地保存下来,经过一个十分漫长的岁月形成化石。它的有机物质被无机物质(矿物质)所置换,生命物质随着石化作用泯灭而不复存在了。古生物体的外形还和原来的硬体一样,但内容已是矿物质,形成了图具外表没有生命的化石(不包括冻土层中发现的猛马象实体化石)。而这次首次发现的全球唯一的阳泉·犁川中国兰花一号化石,与以上一般认识极为不同的,令人惊叹的就是在其右下角那支随茎垂下的兰花上,在显微镜的仔细观察下,发现了一块兰花花粉团。这块花粉团上部呈浅黄色花粉状,下部呈深黄色花蜜状,在阳光下黄澄澄、金灿灿十分壮观。就是这个不足二微米的,带有生命基本物质的小黄点,彻底推翻了前述化石的基本理论,它表明在看似没有生命的化石中,似乎保留着疑似生命中最宝贵的基本物质,化石为其提供了得以保护延续的庇护之所。英国生物学家尼克·莱思在其新著《十大进化发明》一书中,所列的生物进化的十个伟大瞬间,在首要的进化发现——生命的起源中提出,最初的生命体并不是在达尔文设想的“原始汤”中形成的某个细胞,而是在地球深处的矿物质迷宫中孕育而成的。犁川国兰一号化石能否成为打开这座迷宫的钥匙呢?在过去五亿多年里,由于种种原因地球上至少发生了20次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其中最具破坏性的有五次,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丧失。第五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不但终结了独霸全球的恐龙家族,同时地球上75%的物种在那次事件后消亡。发生大灭绝后,生命需要经过成千上万年时间才能恢复多样性。犁川国兰一号化石的发现,化石中有机物质以无机物质的形式存在的事实表明,即使是在十分恶劣复杂的环境下,生命的物质也可以在貌似没有生命的石头中保留下来,(以及其它的方式)。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使生命循环延续再次开始,在生物环境重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创造出新的生命模式来。这个新生物圈的重组,就是整个生物多样化逐渐在发展的进程。比如白垩纪物种大灭绝之后,生物界产生了新的角色分配,哺乳动物取代了灭绝的恐龙。这个恢复重组的过程,应该在速度上一次比一次更快,在规模上一次比一次更大,在形式上一次比一次更高级。这个重组不是全部生命的重新进化,而是原基础上的演变,以致发展成为近现代的生物圈。在石头中保留的有机物质,包括其它方式保留的生命物质,对于生态恢复平衡,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的生物环境,本身包含着以往从低级到高级的生命基因。地球环境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巨变和渐变,既造成大多数物种的大灭绝,也为新的生物环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促进产生了生态相对平衡的新的生物圈,呈现逐步由低级向高级的巨大转变。同时保存在犁川国兰一号化石中其它植物根须化石,也可以给兰花化石提供对比、佐证。为此,对化石中有无生命物质保留的认识应有所改变,视野应该有所扩大。如果可能的话,想和杨利伟与航天英雄们坐一坐,讲一讲这个神奇的化石故事。那么他们登月时,顺手釆集到的将不再是一块毫无生气的冰冷石块,而是一块含有生命密码的月球化石。再托他们把一些适合的生命物质播种到月球上,下一次在登月时,即使收获不到麦子,最起码可以收获一些最原始的生命体蓝绿藻吧!这本身不是一个很好的科幻故事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7199-321148.html

上一篇:论文交流之四
下一篇:论文交流之六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