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中国科学院的建立是沿袭苏联体制吗? 精选

已有 8664 次阅读 2010-5-9 15:07 |个人分类:科学政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国科学院, 苏联, 体制

中国科学院的存废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放眼世界的时候,发现原来我们的科研体制跟西方发达国家是如此的不接轨。别看世界上主要大国都有个科学院,可是人家的科学院基本上都是个虚体,是个荣誉组织,而不像我们中国科学院这样,下面有庞大的研究机构。

 

不过,中国科学院的体制并不是世界独一份的。看看前苏联,这个国家有比我们更庞大的科学院机构。由于苏联的衰落,更由于20世纪中叶中国跟苏联的特殊关系,不少人认定,我们国家的科学院体制是学习苏联的产物,是代表落后体制的,应该彻底改革。最彻底的改革,就是所谓“关停并转”了。

 

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上面所说的这个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就算是我们进入了21世纪,现在已经是2010年代了,这个声音还是不时地响起。似乎在提醒着我们,中国的科技体制里面,还有一个怪胎。

 

关于中国科学院体制是不是学自前苏联,当年周光召任院长的时候,曾经提出了一个很有力的反驳意见。周院长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科学院是继承了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体制,而不是沿袭苏联的科学院体制。

 

周院长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这里不妨回忆一下中研院的历史。以下段落来自中央研究院网站:

 

1927417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的前夕,在南京舉行的中央政治會議第74次會議中,李煜瀛(石曾)先生提出設立中央研究院案,決議推李煜瀛、蔡元培(孑民)、張人傑(靜江)3位先生共同起草組織法,此為設立本院最早的紀錄。同年59日,決議設立籌備處;74日,將正在籌設的中央研究院改列為中華民國大學院的附屬機關之一;1112日,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先生聘請學術界人士30人,在大學院召開中央研究院籌備會,展開籌備工作。1928410日,國民政府修正中央研究院組織條例,成為不屬於大學院的獨立機關;23日特任蔡元培先生為院長;5月,啟用印信;69日,舉行第1次院務會議,宣告正式成立。 http://www.sinica.edu.tw/intro.htm

 

在中央研究院的网站上,找不到当初建院是学习苏联体制的说法。有意思的是,中央研究院体制的设计者,即起草组织法的三位先生李石曾、蔡孑民、张静江,全部都有在海外的经历,李和张曾经在清政府驻法国使馆任职并在法国经商,蔡孑民则曾经在德法两国讲学并演习学问。法国具有庞大的国家研究机构,或许说三位先生受法国体制的影响更深,可行性更大。

 

如果有人非要争辩说,搞科学院的体制,就是向苏联学习的结果,那么请看看国民党到台湾以后的中央研究院吧。从体制上讲,中央研究院跟中国科学院并无太大的区别,二者都直接隶属于最高行政机构,都有下属的研究所。非要说大陆的中国科学院沿袭了苏联体制的话,那么说中央研究院的体制沿袭苏联是不是过于牵强了呢?

 

必须承认,由于苏联已经是个过去时,而且是个失败的过去时。反对科学院体制的人士,声称中国科学院是沿袭苏联体制而建,是很有杀伤力的。不过我们还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溯本清源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科学院的体制,与其说是沿袭苏联的体制,还不如说是在国力羸弱、科研水平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需求的驱动下,国家所作出的一种选择。1920年代的国民政府是这样选择的,新中国也是这样选择的。这个选择的特点,就是集中力量,把有限的资源和科学家们相对集中,重点突破。

 

碰巧,新中国建立不久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其体制不仅跟国家走向计划经济的大方向吻合,也跟我们的苏联老大哥的体制显得如出一辙,这才让很多人认定中国科学院是沿袭了苏联体制。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科学院体制跟苏联科学院体制的区别是很明显的。中国科学院只有本部和分院,而苏联科学院体制里面,除了苏联科学院本部和分院以外,还包括了加盟共和国的科学院分院。在中国,省级科学院跟中国科学院是没有隶属关系的,业务关系也很少。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则受苏联科学院和加盟共和国的双重领导。这也算是中国科学院体制没有完全照抄苏联体制的一个佐证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485-321874.html

上一篇:“读书日”谈读书旧事
下一篇:史料:中国科学院是如何建立的?

18 李侠 武夷山 刘玉平 朱志敏 王德华 曹聪 杨秀海 刘立 刘颖彪 吕喆 金小伟 苗元华 柳东阳 贺天伟 李学宽 张旭 李泳 田仁飞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