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p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ping

博文

关于学术创新与传承

已有 3795 次阅读 2010-5-18 22:1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传承, 学术创新

今天突然想写下一点想法,关于创新和继承的内容的。
观点:不管是社会整体还是学术界,应该提倡创新,但应该有针对性,不应该广泛的不加区分的提倡。知识创新的难度大于技术创新,而创新又是以传承为基础的。我们不应该过分的提倡创新而忽略了传承。我们的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更多人掌握知识以及选择智力卓越者作为知识传承和创新者。能够选择智力最卓越者从事知识创新,并培养很大部分的人能够进行知识传承和技术创新,我们的教育政策才能算是成功了。而过多的提倡创新,对较难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的传承不利,对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不利,对教师进行理论深度研究不利。提倡创新时,对于不同的行业,对于不同水平的从业者,应该设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应该改变学校的政策,重视创新的同时重视学校作为教育机构的传承作用,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并特意加大对基础理论研究者的支撑。
 
论证:
社会中的人类总数在短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而社会中各种知识、技能、想法(文后除特殊说明以知识统称)却在爆炸性的增加,使得个人的选择余地很大。这种情况下一些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可能性很大,甚至是必然。一些传统文化、古老技能等正是广泛面临着这个困境。关于这方面的争论很多,我认为既然人的总数基本稳定,每个人能够掌握的知识也有限,那随着新知识的产生,旧的知识的灭亡是必然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旧的知识可能在遥远的未来是很需要的,故旧知识的完全消失不利于社会发展,故对旧知识的整理归类以及对全社会开放的工作将是很有必要的。历史学家的两个功能是研究历史并找出其中可供现在社会利用的知识和记录现有的知识以供后来者利用,这两个功能是促进社会更好发展和保证社会不倒退很需要的。
创新指的是创造新知识,对于现在的社会,知识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了,从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太空探索到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纺织建造,每个行业充满了各种知识,在每个行业,创造的新知识将会增加人探索世界的潜力。在这种创新中,理论创新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更多是技能创新。由于基础理论的一些特点(理解难度大,较小甚至暂时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使得社会整体容易忽视其作用,鼓励创新的政策将压制较难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掌握某种理论的巨擘的去世,很可能会导致某些基本理论的传承的断代,限制了社会中后来者的发展。
具体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绝对应该是研究领域中顶尖的高手们的工作目标并不应该是广泛的成为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由于这种知识的创新绝对是以充分完整的掌握现有知识为基础的,使得它比技术创新需要更长的时间;由于知识创新很多情况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或者根本,使得它很重要但又容易被表面的技术创新的光辉所掩盖。这些很可能导致社会整体不重视基本理论研究者,也会导致研究者个人不重视学习基本理论。当这种趋势出现在大学的教育中时,表现为:1、对理论性课程感兴趣的人数少,选择人数也少且不一定是智力最高的人;对实际应用课程感兴趣的人多,选择人数多的情况。2、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教师待遇差,进行实际应用研究的教师待遇好,其收入不能很好的反应其对社会服务的价值。在这种大学的教育下出来的学生将很难担负社会基础理论传承的责任。势必使得基础理论的断代现象更为严重。
       从身边的情况可以看到,即时我们浙江大学这种学校的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掌握鲜有较为完善者,对于研究基础理论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对研究的结果的重视程度高,使得研究中会出现采用了一种方法得到了结果但对这种方法不甚理解甚至误解的情况。这样的教育根本没有达到教育所设定的目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1、使更多人掌握理论知识以便其以后进行技术创新之用,2、寻找智力卓越者作为理论知识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如果基于这两个目标,大学中教育中提倡创新应该慎重,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目标,而不能使提倡创新成为一种风气,进而成为一种压力,进而成为一种虚假创新的源动力。我认为现在的学校的情况是研究领域内的确有高手,但曲高和寡,能够作为知识传承者的老师学生数目少,老师的知识局限于自己很小的研究领域,基础不够扎实,学生对基础理论加深理解和研究的动力不足。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面临着严重的论文压力,论文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传承,而由于急于创新使得基础理论没有掌握好,使得创新有难度,只能进行一些虚假创新,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对整个学术界和社会整体将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7924-325996.html

上一篇:关于陈龙珠老师旁孔透射波法一点演算和思考
下一篇:由梦中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树能长多高??

1 李泳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