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换个角度谈生死:生死界限在哪里

已有 5592 次阅读 2010-5-31 23: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生死问题, 哲学问题, 死亡文化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在此,想着与生死有关的话题。没有恐惧,只有思辩。

先说一件看起来有些可笑的事情。昨天与一个民政部门的朋友一起吃饭,谈到她们部门的工作,还不错,管婚姻和收养,到哪里开个工作会,酒店都是热烈欢迎,婚姻=喜庆,谁不愿意沾点喜气啊。可另一个部门的工作就遇到点麻烦,因为他们是专管与死人有关的工作,是管殡葬的。有一次开个这方面的工作会,找个酒店预定一下,开始没跟人家说是开什么会,交了定金,结果会前挂出横幅,把酒店工作人员和住店的人吓坏了,结果酒店宁愿交违约金,死活不肯接纳这个会了。

由此可见,人们对与死有关的话题,是多么忌讳了。还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让管死人的也发了大财,在利益诱惑下,殡葬行业不再以前那么招人烦了。

无疑,关于生和死的问题,是个严肃的话题。这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对生死的认识问题,也是哲学和宗教的核心问题。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安身立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规避死亡,并尽量使自己活得更好。人们害怕死亡,更害怕死亡本身的体验。

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害怕死亡,每当穿过一个黑暗地方,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总把它和死亡联系到一起。总问,人为什么会死啊,死一定很疼吧。可惜没有人给出合理答案。想想有一天,地球照样还在转,太阳每天还会升起和落下,可自己却一蹬腿一闭眼,什么也不知道了,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啊。后来慢慢长大了,知道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接触了生命科学,了解了一些哲学思想,慢慢对死亡变得不那么恐惧了。但对于世人来说,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提到死亡,却是个非常让人忌讳的事情。

我们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关于这个问题,恐怕也要以弄清死的问题为前题。死亡意味着什么,生和死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大千世界,生生死死,原本都在自然循环中,为何人类不能坦然面对生死?

下面几种对死亡的认识,你会选择哪种?

1死是美好的生的开端。

2.死是一切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永恒终止。

3.死亡仅仅是肉体活动的停止,而精神和业绩永存。

如果你选择了1,那么心中的人生不过是不屑一顾的过渡,生的价值就在于追求死后的幸福;如果你选择2,则自觉人生如梦,一切皆是水中月,镜中花,万事到死都是空;如果你认为是3,那么,你的人生会为追求不朽的精神业绩和努力。 不过关于这个,不是人人都能想那么清楚。

只谈一个侧面。有学者研究认为,在中西方文化上,对死亡有着不同的体会。西方的基督教徒,相信死后有一个生命更新的天堂存在,死亡意味着到达新的彼岸,因而相对轻视现实,更向往超验的死后世界;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生死的经验事实,缺乏对超验的美好终级归宿的构造,而而重视如何留住生命,经营现实。

想想无论从古代皇帝热衷于炼制长生不老丹,还是当下的养生热,无不说明这一点。人们追求长寿,活着就好。

现在想想,好像生和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更愿意承认,死亡仅仅是生的开始,生生死死、自然存在,死并没有什么可畏惧的,相信死亡仅仅是换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而已。生命肉体的消失,并不代表一切的消失,它一定会以某种形式永恒下去。另一方面,宁愿相信灵魂的存在,这并不是迷信,人的精神的东西,用现代科学还无法得到圆满解释,相信精神的东西,死后也一定以某种形式永恒下去。

生生死死,每天在我们身边大量重复发生着。我们以欣喜的心情迎接每一个生命的到来。对于死亡,我们也一样可以坦然面对。我们为不幸死去的人遗憾、难过,也应该感谢他们可能将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没有死,就没有生,这个世界永远需要保持平衡。

让我们笑对生死。更好地活在当下。

待续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8991-330745.html

上一篇:科学角度谈生死:控制生死有基因
下一篇:淹没在红色海洋中的童年(二)

5 梁进 刘圣林 金小伟 vigorous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