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陨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rujun 让地球物理仪器飞起来

博文

建立ARM+LINUX开发环境

已有 6166 次阅读 2010-6-5 17:12 |个人分类:地球物理及仪器|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Linux, ARM, 开发环境, 交叉编译

建立ARM+LINUX开发环境

仇洁婷,陈儒军

一、建立目标板硬件环境及软件平台
1. 硬件平台
CPU:Atmel AT91RM9200
SDRAM:两块MT48LC16M16A2 (每块容量为16MB,总容量为32M)
NOR Flash:S29GL064N90TFI04 (8M)
NAND Flash:K9K8G08U0A (1G)
以太网芯片:DM9161 (10M/100MB)
2. 软件平台
引导程系统:U-Boot-1.3.4
内核:ARM-Linux-2.6.21
编译环境:PC机上的RedHat Linux 9.0


二、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由于嵌入式系统运行程序的目标平台没有足够的内存及存储资源来完成其编译过程,所以采用在运算能力强、存储空间足够的CPU主机平台(如PC机)上编译出针对ARM平台的可执行文件,这个过程称为交叉编译。
首先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本系统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 
    宿主机是普通的局域网计算机。目标机是嵌入式ARM控制系统,可以通过RS232串口和局域网络连接到宿主机。可通过远程登陆方式控制目标机,在目标机和宿主机之间也可用FTP方式传输文件。在调试中,将嵌入式ARM控制系统的Debug UART与电脑的RS232接口连接,可使用电脑的超级终端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输入输出终端。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626-332435.html

上一篇: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过程概述
下一篇:UBOOT及其启动流程

3 申瑞杰 唐常杰 邓景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