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已有 2923 次阅读 2010-6-5 17:37 |个人分类:科學宗教|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智慧, 佛教, 慈悲, 敌人, 圣严

 
科學網上和生活中、工作上一樣,我們常常會與他人之間發生各種衝突,會產生各種煩惱。這是很難避免的。
 
爲了解決這些衝突,社會上會有各種制度規定,也會有種種的輿論和道德,都可以幫助我們來解決這些紛爭。但是制度需要人執行,制度也可能不夠完善,有局限性,容易被鑽空子。輿論也可能被操縱,被誤導。道德觀念也會發生變化。甚至也可能出現道德觀念落後於時代變遷,或者出現不同價值觀衝突的局面。因此,指望依靠這些就能真的解決好衝突,常常很難。更重要的是這些制度、輿論的干預往往是事後的,在發揮作用之前,已經產生了負面影響。
科學網上最近頗為紛擾,我們的問題往往都出在不知內省,心向外馳求上,如果我們都能迴光返照,省察自心的話,各種衝突和煩惱就會少很多。台灣已故高僧聖嚴法師的開示,其實是很有啓發性的,不妨多多體會。
 
 
聖嚴法師的開示:
————————————————————————————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有一次当他正在气头上时,因为忽然想起我说过的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心中怒火立刻就像被清凉的甘霖浇熄了一样,同时也让他看到自己待人不够慈悲,没有智慧,所以觉得非常惭愧。
 
  我之所以提出这两句话,是因为佛教本来就主张以慈悲度众生,既然要度众生,怎么还会有敌人呢?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要度化、结缘的对象,当然就不可能把他们视为敌人了。
 
  “敌人”的意思是指彼此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譬如情场有情敌、商场有商敌、战场有军敌、政坛有政敌;甚至同事之间,有时候为了要争取较好的职位,彼此竞相表现,希望自己表现最好,其他的人不可以超越自己,于是形成敌对的状态。这是人性中的劣根性,也可以说是弱点。
 
  既然知道人性的这项弱点,就要调整自己待人处事的态度,首先要原谅人、同情人、包容人;也就是说,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应该包容;比自己好的人,则要向他学习。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学习、互为师友,不但自己能够得到成长,对方也会成长。
 
  可惜的是,很多人想不通这一点,无论如何想到的都是自己,不会替别人著想,看到比自己好的人不放过他;不如自己的人更是欲除之而后快。如此,好的不要,坏的也不要,最后只剩下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这就是不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一体地对待别人。
 
  慈悲的对象,除了慈悲别人外,也要慈悲自己。因为不慈悲自己,会让自己很痛苦。例如,有的人不肯原谅自己,于是就伤害自己。其实做错了事,改过就好,若是不断责罚自己,就会一直陷在痛苦之中,这就是对自己不慈悲了。对别人也是一样,如果态度不慈悲,可能就会一再地伤害他人。
 
  “智慧不起烦恼”这句话,则是让人不起烦恼的方法。人在烦恼中纠缠可说是最痛苦的事,因为烦恼就好像是自己在整自己般愚蠢,想要化解,就要运用佛法的空观智慧,有了空观的智慧,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如果说烦恼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灯,当明灯照破黑暗时,黑暗就不见了,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其实,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为没有明灯,所以才会黑暗。同样的,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观念上还会颠倒错乱,才会产生冲突、矛盾和挣扎。
 
  曾经有人类学家研究指出,人类最初都来自于非洲,且出于同一脉血源。如果从这个推论来看,正好与佛法所说“众生平等”的观点相通。不过人类是不是真的都出自同源,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心态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人性是相通的。
 
  既然人的本性是相通的,人类彼此之间便应该守望相助、唇齿相依,能够这样想的话,不但对自己有益,对别人也有益;而对别人有益,便是对自己有益,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结果,如此一来也就没有所谓的敌人了,没有敌人,就是智慧。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332447.html

上一篇:如何克服科學技術的戒斷反應?
下一篇:三年中究竟餓死了多少人應該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10 武夷山 鲍得海 阎建民 王德华 何学锋 杨芳 苗元华 张芳 唐常杰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