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强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秦伯强

博文

如何算一个合格的博士生 精选

已有 11954 次阅读 2010-6-23 11:4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我每年都会带1-2个博士生。但是,硕士生带得很少。前后已经有十多年了。从我自己博士生阶段学习到毕业及后来带学生的体会。博士生的培养应该是一种独立开展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名合格的博士生,既不是发表多少篇论文,也不是出多少成果,而是应该具有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这是因为博士毕业,大都会进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都是做学术性的工作。什么是独立开展科研能力?就是,从选题开始,到完成实验设计,再开展实验,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和发表。如果每个博士生都能够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相信他们进入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就能够独立承担科研任务,譬如撰写基金申请书,独立承担委托科研项目等。问题是现在无论学生自己,还是导师,甚至教育学位管理部门都不是很清楚,什么样的博士生才是合格的博士生。而像现在这样工厂产品式的培养,显然是有问题的。更何况,现在老师招学生,“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很明显。许多老师找学生,就是帮助完成科研课题。

博士生培养阶段中,首先需要经历的阶段就是选题确定。在了解本领域的国内外前沿动态,了解尚未解决的那些科学问题,同时也有可能通过2-3年能够解决的科学问题作为论文主要研究方向。这是博士生培养最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确定合适的选题,一般的博士生都做不到,需要导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让自己选题目,但是,几年下来,发现问题不少。这里需要老师帮助掌握这个“度”,选题既不能太难,这样有可能完成不了;也不能太容易,炒炒别人的冷饭。但是,这个过程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即使许多导师也不一定能够把握得很好。原因是对国内外前沿的了解,以及判断有可能获得突破的方面,这不仅仅是看文献所能解决,还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思考和判断(或者说猜测)。因此,许多学生需要做开题报告,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是否合适,能不能完成,和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作出评估。但是,最好邀请那些真正懂行的专家、老师来帮助把关。现在的选题有点走过场,报告的学生糊里糊涂,帮助把关的老师也糊里糊涂。

实验过程中,最好从调查、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学生自己应该都会,这种基本的技能训练是非常需要的。不能说等到博士生毕业,有的调查或者采样或者分析还不会,需要依赖于他人协助完成。特别是现在许多学生是从其他学科领域转到本领域来,就更需要这样一下基本的技能训练。我从来都是主张学生自己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

实验过程中会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就需要坐下来和老师一起商量。什么原因?是实验方法的问题,是误差问题,还是整个选题的科学问题出了问题。导师要善于把握许多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甚至是有一下亮点和苗头东西。常常有些突破性的东西,淹没在这些看似平常,又有点异常的数据和现象中。这很容易看出导师的根基或者水平如何。当然,对某种现象或结果进行分析和推导,仍然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特别是国外的文献。而且要“会”读文献,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而是带着疑问去找文献,读文献,来帮助佐证你的假设或者帮助推翻你的假设。

当一个学生能够顺利经过上面的训练,他要完成一篇或数篇SCI论文也不是难事了。选题部分就是一篇很好的Introduction,结果分析就是一段很好的Discussion。再加上中间的Data and Method,和Result,就是一篇SCI论文。美国有的地方是不需要学生发表多少论文什么的,但是有的欧洲国家却有这样的要求。譬如瑞典就要求学生发表3-4篇SCI论文,才可以被授予学位。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945-338025.html


下一篇: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

23 王帅 王辛杰 刘洋 王晓峰 陈绥阳 王涛 吴电明 杨远帆 张亮生 丁甜 吕喆 金小伟 苏红 孔晓飞 赵丽莉 张芳 高申坤 姚志红 许培扬 刘安金 刘广明 张骥 neilchau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