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氢气生物学三周年

已有 5440 次阅读 2010-7-11 12:23 |个人分类:氢气生物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氢气

 

20077月,来自日本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所的太田成男教授,在《自然医学》上首先发表,呼吸小量氢气可通过选择性中和毒性自由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距离现在已经整三年了。这篇文章发表后,就马上受到广泛关注,现在该文章已被引用92次(Google)。这些后续文章有的被引用也已达到50次,另有超过15篇被引用超过11次。三年来,日本、美国和中国大约有30多个实验室,先后独立或联合发表44篇论著证明氢气治疗各类疾病的现象,另有18篇氢气生物学相关综述或观点类论文。研究提示,氢气对各类氧化损伤均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研究大部分是动物模型,但预示着氢气在临床上具有潜在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只有两篇论文证明氢气对人类二型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说明该领域目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

关于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比较重要的发现是证明氢气对各类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治疗作用,对组织缺血、器官移植、内源(胆汁)或外源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诱导的各类组织炎症反应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疼痛、创伤、放射损伤、氧中毒等特殊疾病也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对疾病类型的广谱性也曾引起人们的质疑,因为包治百病往往是什么都无效的代名词,但对氢气来讲,这可能是意外情况。氢气可能是一种广谱性药物。

关于氢气治疗疾病的机制,目前公认的解释是氢气具有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具体讲是自由基可以分成两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例如一氧化氮、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等,他们具有浓度高、毒性低,往往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另一类属于毒性物质,例如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他们的活性非常高,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自由基反应,所以浓度非常低,也是氧化损伤的真正原因,当然这些毒性物质都是从上述生物活性物质转化过来的。因此,如果用还原性强的物质,例如维生素AEC,可能主要中和的是浓度高的有重要生物作用的自由基,但对浓度非常低毒性非常强的自由基没有大的影响。这是为什么传统的抗氧化手段无效的原因,而氢气由于还原性比较弱,只能选择性与活性强、毒性强的自由基发生中和反应。但是尽管这个学说被广泛认可,但也存在一些质疑,首先由于毒性自由基本身没有任何选择性,所以氢气的选择性似乎是一相情愿。另外有一些研究提示,在体氢气似乎能影响其他类型的活性分子,因此也可能存在更广泛作用。总之,对氢气生物学效应的机制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关于氢气的安全性和应用前景,由于氢气属于内源性物质,生物兼容性好,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毒性作用,制备简单,价格便宜,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药物,将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关于中国氢气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国内最早开始关注并研究的单位有三个,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四川大学。但目前发表论文的情况是,第二军医大学发表论著13篇,第四军医大学发表论著2篇,四川大学没有发表论文。中国的研究特色包括首先使用注射氢气盐水、首先发现在脓毒症(四军医大学)、胰腺炎、老年性痴呆(中国医科大学)、脊髓创伤、氧中毒、急性放射损伤、小肠缺血、胆管阻塞肝损伤等的治疗作用,这些文章绝大多数是09年以后发表的,从论文数量上我们与国际上已经旗鼓相当,但论文发表杂志的档次有一定差距,将来的主要问题应该是作一些比较好的文章。从以往其他领域的研究情况看,估计不久中国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将会有许多重复跟踪性研究。

上述内容都可以在本博看到详细内容。敬请查阅。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343009.html

上一篇:从“《自然》研究揭示mRNA非编码功能”想到的
下一篇:一种抗氧化基因与学习记忆有关的推断

6 孔晓飞 耿文叶 高建国 郭桅 郑永军 zhangli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